目前,角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总裁的几位候选人正在马不停蹄地周游列国拉票。阿根廷托尔夸托·迪特拉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爱德华多·耶亚提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候选人最终胜出的几率不大。
耶亚提表示,欧洲国家和美国分别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职务的“传统”,是冷战结束后几十年时间里形成的世界经济由欧美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反映。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陷入危机的美国和欧盟不仅在经济实力上受挫,其引以为豪的经济模式和理论更是遭到广泛质疑。经过这场危机,新兴市场国家摆脱了对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盲目崇拜和刻意模仿,树立了根据本国国情探索发展自有模式的信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他说,在这种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加IMF总裁选举,正是世界经济格局由两极转向多极的真实反映。
耶提亚分析指出,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因为性丑闻下台,完全属于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因此各方对于IMF总裁的选举都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磋商和斡旋。欧洲和美国在经济模式和自由市场理念上共同或相通之处很多,因此在世界经济的诸多重大议题上立场相同,互为声援,很容易结成同盟。虽然目前美国还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支持法国财长拉加德继任IMF总裁,但是欧洲国家已经统一立场,因此美国为拉加德背书的可能性很大。
相反,新兴市场国家虽然作为一个群体迅速崛起,但是各国之间在发展模式和理念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来代表整个群体。
耶提亚说,在这种缺乏协调和共识的仓促情形下,墨西哥、印度和南非都为角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推出了各自属意的候选人或潜在候选人,但是没有一个人选得到新兴市场国家的普遍认同,能够以新兴市场国家集体代表的身份参加竞选。墨西哥中央银行行长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宣布参选IMF总裁后,目前在墨西哥的“大本营”拉美地区也只有乌拉圭等少数几个国家表示明确支持,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大国至今没有明确表态。
显然,在新兴市场国家在IMF中投票权本来就不及半数的情况下,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分散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力量,最终将使欧洲国家受益,所以这位阿根廷经济学家认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很难在此次IMF总裁竞选中胜出。
但他强调指出,新兴市场国家此次能够有候选人出来高调参选,和欧洲国家候选人一较高下,这种竞争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是世界经济从欧美两极转向多极化趋势的一个标志。
耶提亚表示,不可否认,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和挑战,甚至不排除出现重大挫折或倒退的情况,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总体格局和趋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要这种大趋势不发生改变,那么新兴市场国家终结欧美国家垄断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领导人的传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他举例说,如果欧洲国家候选人在此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选举中胜出,如愿以偿地继续占据这一传统宝座,那么在下届IMF总裁选举中,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协调和磋商。届时如果能推出一位得到各方普遍认同和支持的新兴市场国家候选人来参加竞选,那么欧洲人还能否继续保住这一职务还真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耶提亚预言说,考虑到作为世界经济“老大”的美国不会轻易让出世界银行行长的宝座,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很可能会率先打破欧洲的垄断,出现欧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轮流坐庄”的局面。(新华社记者冯俊扬 宋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