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学者:民间资本粗放型投资带来高风险

2011年06月07日 14: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著名金融学者北京交通科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3日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时指出,由于民间资本的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较窄,常会一窝蜂地涌向某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投资品有价无市的现象。一旦泡沫破灭,资本将会套牢,对经济发展形成致命打击。民间资本的流向需要政府的引导及专业机构的辅导。

  宏皓指出,由于民间资本有粗放、分散、单一性的特点,所以在融资投资方面相对政府引导的资本更为粗放,融资和投资的渠道比较窄,经常会一窝蜂地涌向某个产业进行投资。目前国内难以平抑的资产价格波动,就是民间的产业资本流向投资领域的必然产物。

  近些年,不少中小企业由于面临各种困境,纷纷转向了一些投资,希望通过短线炒作获得利润,弥补原有的产业不赚钱的情况,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目前看来,这种现象催生了高房价和天价艺术品,形成投资品有价无市的局面。宏皓认为,“泡沫一旦破灭,大部分参与者将血本无归。企业用来生产的资本被套牢,将陷入困境。这对经济发展是致命的。”

  民间的资本的出入需要政府去引导,以及专业机构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相应的培训或者服务。为其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体系。这恰恰是民间资本自身的能力做不到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我国的民间资本好像一直处于暗流涌动的状态。目前为止,民间资本是怎样的状况?有哪些特点?您给大家解读一下。

  宏皓:好,民间资本实际上相对于官方资本而言,是指民间的老百姓手里面的钱或资产。民间资本有粗放、分散、单一性的特点。民间资本在融资投资的时候,相对政府引导的资本,比较粗放,融资和投资渠道比较窄。这样的话呢,民间的资本在投资的时候经常会一窝蜂的会涌向某个产业。比如说大家说房地产热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去炒房,说什么什么热的时候,会一起炒什么。这样的话,民间的资本的出入实际上是需要政府去引导。另外也需要政府,以及专业的机构去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相应的培训或者服务。为他们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体系。

  主持人:近年来,有一些媒体报道说,沿海有不少的中小企业面临一些困境,他们也都纷纷转向了一些投资,在这种企业空心化的背后,有哪些原因?

  宏皓:这个问题问得也非常好。实际上,企业的空心化,产业的空心化,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走过这个道路。比如,日本在80年代初期也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此时,人们的收入都在增加,工人的工资都需要增加,但工厂通过粗放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利润就变得非常低了,甚至有的产品完全不赚钱。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的一些小企业,试图通过其它的投资渠道赚钱,来弥补原有的产品的不赚钱,这是出于生存的必然考虑。作为企业家,他在考虑企业怎么赚钱,怎么生存,怎么去养活这么多的工人。我们看到,近几年,大蒜也有人炒,什么都有人炒,然后大家说哪一块好像能赚钱,就想通过短线的炒作来获得利润,弥补原有的产业不赚钱的情况。所以,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以及专业机构、专家进行指导,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去投资,怎么去投才可以让企业的投资更加安全。这恰恰是民间资本自身的能力做不到的,因为他没有时间去研究金融的领域,也没有研究过这个金融的产品,只是觉得说大家看到说哪个赚钱,都一窝蜂的去炒。最后的结局,对中小企业的伤害也是致命的。因为很多企业他的产品不赚钱,然后他要去炒作别的投资,参加这种短线的炒作,就要去融资、去借钱。借来的资金,必须要付给人家很高的融资的成本。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旦他的投资有失误的话,那么引发的结果是企业的破产。

  主持人:那么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出实体经济之后会带来哪些影响?

  宏皓:这个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讲是很深远的。中国现在的物价为什么降不下来?这是民间的产业资本的流向投资领域的必然产物。比如说现在的房价,相当部分都是投资把它炒起来的。比如说艺术品的价格,炒得全世界都不敢相信的。只要凡是能投资的东西,大家就疯狂地把它价格炒上去,炒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样的任何一个投资品,涨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有价无市,有一天泡沫一旦破灭,大部分参与者都会血本无归。对企业来讲,他的生产性资金又回不来了,等到他再想把自己原有的产品,或者是服务做得更好的时候,用来生产的资金在投资里面已经套在里面了,或者赔进去了。这对经济发展是致命的,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政府在这个方面给予引导,对中小企业还是需要扶持。最主要的是,企业家群体要有这种金融安全的意识,再加上一些专家的指导,慢慢把整个投资规划理顺,使投资在不影响原有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去进行,这样的投资就变得非常安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