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风光”背后是风险压力 银行借理财品变相揽储

2011年06月10日 09:2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银行应维持一贯的稳健作风,因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希望有比较稳健的收益和配置,银行需要帮助客户达到这种诉求;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包括做好投资标的风险把控,力保客户稳定的收益;准确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和热点,紧跟市场形势,同时避免将资金投到高风险的行业和领域。

  发行量井喷、销售异常火爆、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银行理财产品自诞生以来从未像今年这样“风光”。

  然而,理财产品“风光”的背后,却隐藏了在银行间上演的“揽储大战”。作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果之一,理财产品在带动中间业务发展的同时,似乎背负了更多“责任”——在资金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银行纷纷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吸引客户存款,理财产品有沦为银行变相揽储工具之嫌。与此同时,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吸收的资金在银行间频繁、大规模转移也引发了监管层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

  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高

  招商银行“招银进宝”系列之“日日盈”25号理财产品,期限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光大银行阳光理财“T计划”第12期产品,期限1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民生银行“端午特别计划——非凡资产管理”D7第097期理财产品,期限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35%……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银行最近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成为理财产品市场的亮点: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5%;1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半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多数也达到4.5%。而在去年,投资期限为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者只有4%左右,而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多为3%。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市场资金趋紧导致市场利率攀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银行理财产品一半以上投资于货币和债券市场,而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市场资金面影响较大,趋紧的资金导致利率上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水涨船高。”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表示。

  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从5月28日至6月3日的一周内,共有313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公布到期收益率的212款产品均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到期的理财产品投资对象多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信贷类,其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190款,信贷类21款。

  除政策影响外,季节性因素也是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的原因之一。“6月份资金面临回笼,在这种压力下,不管是从机构投资的角度还是资金运用的角度都有一定的资金回流需求。市场资金回流,但资金运用需求不减,就存在从其他市场吸收资金的需要,银行对客户群体的争夺就会比较激烈。”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等投资市场都会在6月份之前有腾规模的要求,金融投资品的价格也会呈上升态势。资金可购买标的的收益率上升,也会使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之上升。

  银行借理财产品变相揽储

  货币市场利率上行使银行有更大的空间将收益让渡给投资者,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种让渡成为必然。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自日均存贷比考核6月起实施后,信贷投放超标而网点数量较少、吸储能力较弱的股份制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揽储压力。为了存贷比达标,银行纷纷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方式吸引客户、增加存款。

  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不计入存款项目,但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计息期往往与存入期有几日的差距,而到期后不少客户又不会马上将存款转走,因此利用“时间差”增加存款余额成为银行的通用办法。

  “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缓解存款压力,原来一般只发生在月末或季末,但日均存贷比考核实施后,这种方式将成为一种常态。滚动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以其能循环留住客户资金的特性而受到银行的青睐。”招商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短期性印证了上述观点。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1个月以下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27款,在所有期限产品中市场占比最高,达到44.41%;1个月至3个月期产品共发行87款;3个月至6个月期产品48款;6个月至1年期产品19款;而1年以上期只有5款。

  “特别是一些3天、5天、7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设计时就有吸收存款的考虑,由于产品销售期和赎回期都需要将资金在银行冻结几天,这样会拉长客户资金在银行停留的时间,为银行发放贷款创造空间。”方瑞表示。

  资金转移考验投资管理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竞相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使客户资金在银行间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屡见不鲜。与股份制银行相比,四大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而近期大型银行明显感觉到存款流失的压力。中信证券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仅四大行4月存款就减少4938亿元,交行4月存款大幅下降1014亿元。

  而这种存款转移的状况同样发生在股份制银行之间。“客户为了追求资金的高收益和高回报,会比较市场中的产品进行选择,而在货比三家之后,的确容易造成资金在银行间频繁转移。”招商银行理财经理坦言。

  事实上,银行大规模发行高息理财产品的行为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随着存款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机构出现了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等现象。这种情况会引发存款在银行间频繁、大规模转移,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光靠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是银行吸引客户、解决资金需求的根本途径,银行应切实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在满足客户追求资金稳健的同时获得高收益的投资需求。”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具体而言,一是维持银行一贯的稳健作风,因为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希望有比较稳健的收益和配置,银行需要帮助客户达到这种诉求;二是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包括做好投资标的风险的把控,力保客户稳定的收益;三是准确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和热点,紧跟市场形势,同时避免将资金投到高风险的行业和领域。记者 孟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