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债问题严峻 中国逾4万亿对外金融资产恐缩水

2011年06月10日 15: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全球经济的最大威胁是日本大地震的后续问题?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企?还是欧元区纷纷扰扰的债务问题?答案均不。

  昨日,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明确表示:随着8月15日的临近,美国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才是全球最严峻的问题。此前,6月5日,联合国也首次警告美元有崩溃的危险。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其风险的爆发将会冲击到全球经济。对于中国而言,如果风险发生,2010年末中国拥有的4.1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资产将面临大幅缩水,甚至不值一钱。

  美国主权债评级有可能面临降级

  在布拉德表明美国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才是全球最严峻的问题的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亦警告,如美国债务上限未能在8月2日或财政部设定的最后期限前上调,美国主权债评等将被置于负面观察名单中。届时美国各州和市的评等将受到影响。

  惠誉表示,如果财政部不能在8月15日到期时支付票息,惠誉可能将美国主权债评等置于“局部违约”档。另外,如果8月4日到期的300亿美元国库券不能全额被偿付,惠誉将把相关债券的评等从“AAA”调降至“B+”。但惠誉也表示,该机构相信美国最终将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

  布拉德道出个中因由:问题如果只涉及到美国市场,可能就不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现在很多海外投资者也在购买美国国债,这些市场的反应将非常严重,会引发真正的风险。

  这正刺痛着中国经济的神经:2010年末其对外金融资产已超4.1万亿美元,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中国,正面临着资产“缩水”的风险。

  面对各国绷紧的神经,布拉德乐观表态,美国经济并没有疲弱到需要进一步刺激措施的地步。美联储将于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结束后暂时按兵不动。他指出,美联储将参照8月及9月经济表现后决定是否收紧货币政策。

  美元“崩溃论”抬头中国“打寒战”

  无独有偶,对应现下美国债务动荡的还有“尘嚣直上”的美元“崩溃论”。

  此前,联合国5月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元兑其他货币继续贬值,则美元可能将面临信心危机,甚至“崩溃”。

  联合国对美元的这一预测无疑给全球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报告称,近期部分由于美国的利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外部对美国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心,美元兑一揽子主要货币的汇率继续呈下降趋势。美国的公共债务中有一半由外国持有。在联合国的年中世界经济回顾中,联合国的经济部门称,如果因为外国持有的美元币值的下降导致市场对美元信心崩溃,将危及全球金融系统安全。

  如今对外金融资产超4.1万亿美元的中国。面对美元而今的“不稳定因素”,着实打了个“寒战”。

  那么美国债务危机及货币币值的动荡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潜在的风险?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王曦表示,首先是目前美元的弱势直接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其次,外汇储备与一般资产不同,其功能主要体现于保障国际收支的流动性以及储备资产的安全性。美元的不稳定性极大地干扰了国际正常经济秩序,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正常进行,也对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阻碍。具体体现于主要国家汇率的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以及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也客观上助长了国际热钱的大规模流动。

  “危险总是存在的,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说‘崩溃论’未免危言耸听。”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表态,中国经济虽然目前面临问题很多,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不该总被国际组织的报告“吓唬住。”

  王曦提出,美元崩溃对所有国家都没有好处。在没有找到一个更好和更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前,维持目前总的格局不变,并在其中进行渐进的改革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没到时候

  虽说我们不应轻易被国际报告“危言耸听”,然而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的信号却是越渐明显了。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了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这一反映制造业增长的关键指标由4月份的52.9降至52.0的9个月最低点。加上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混以通胀高企的复杂局面,“硬着陆”的声音又开始浮出水面。

  杨帆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没到时候。至于宏观调控怎么调,关键还是稳住房地产,泡沫太大就不好控制了。

  “有果必有因。当前的经济困难取决于我们这几年应对危机的政策模式及其营造的经济形势”王曦认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以银行信贷为支撑的经济反弹,这是一条不归路。

  从资产组合的角度,王曦分析,美国债务危机加剧以及美元的剧烈波动无疑给我国外汇储备完成其功能造成了困扰,也为未来外汇储备管理带来困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