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高利贷运作秘笈:“流动银行”点鼠标就能借到钱

2011年06月11日 11:3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银根紧缩、原材料涨价、工资提高……资金断链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对于民间借贷行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高利贷公司为了抢夺客户,甚至出现“点点鼠标”就能借到钱的服务。

  民间拆借的“流动银行”

  在温州、宁波,随处可见“提供短期资金周转服务”的广告,一些担保公司、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均以民间高息借贷作为主营业务。

  浙江等地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从事“地下金融”的民间信贷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进入2011年,货币政策由“宽”渐“紧”,而融资需求却未见降温。于是,游走在正规融资渠道罅隙间的民间借贷,对接了信贷需求的巨大缺口。

  浙江义乌等地,中小企业主相互拆借慢慢发展成组织,这在当地的借贷圈被称为“会”,当地中小企业主将此看成是“调剂银行”、“流动银行”。

  运作“会”讲究资历,一些“会”在形成规模以后,影响力逐渐扩大,其中的一些人就成为一定区域公认的“会主”,“会主”有一定的提成。

  如果谁手里有闲置资金,可以找“会主”登记,如果有人向“会”里筹钱,在“会主”的牵线下,双方谈好一个比例后,想要钱的人就能很快拿到钱,手续很简单,一般写个借条,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几分钟就能搞掂。

  这样的“会”从几个中小企业主的圈子之间互相拆借资金开始,逐渐通过朋友圈子扩大,形成社会网络。义乌大约有三四十个类似的“会”。

  “只要一个电话商量好利息,1年或者半年结清,双方同意就行,程序比银行简单多了。”义乌一商人说,尽管他有固定资产,但他觉得通过银行贷款太麻烦。

  浙江的民间借贷需求内容多种多样,但大部分是用于项目投资,如果发现一个项目需要融资,几亿元资金,几个电话就能凑齐。

  据了解,近期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最近短期借款的月息5分到8分,半年期以上长期贷款的月息在3分到4分。”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短期的5分利换算成年利率是60%,8分利则是96%。

  盯银行的“流单”

  由于民间资金往来,暂时不会对正规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但在某些地方,民间借贷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关联现象。“有些人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把从银行贷出来的钱拆给投资中介,转出去赚取利差。”知情人士透露,随着贷款指标的减少,这种吃利率差的做法已经行不通。

  “目前经手的很多项目是银行的‘流单’。”高利贷公司老板杨平(化名)说,流单是因为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导致一部分客户贷不到款,只能转向民间贷款。

  由于银根紧缩,借款人虽然符合银行的信贷标准,但银行的信贷额度已经用完,没钱放贷。这时就有“银主”(一般是资金提供方)将约定款项存入指定银行,银行有了钱,再按正常程序向借款人放贷。

  据业内人士透露,资金中介公司雇人到乡镇农村吸收资金,以2%的额外收益吸收存款,最终汇总到一起,然后将资金整体转移到提供贷款的指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存款人的姓名不变,没有风险。

  对于借款方而言,除了支付银行利息之外,还要支付资金方的利息以及担保费用;而对于资金方来说,除了获得银行存款利息之外,每年还能额外获得利息。

  杨平称,民间贷款公司已经连成了一张信息网,“浙江省内100多家中介,信息网覆盖整个浙江,并辐射长三角。”

  民间借贷利益链条由三部分构成:银主、中介、借款人。利益链条的上游是“银主”,既有闲散资金又愿意追求高收益的人;中游是中介,中介的链条包括服务于“银主”的中介、服务于借款人的中介;利益链的下游是借款方。

  温州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至今年3月底,温州市21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贷款余额高达80亿元。按从银行融资三分之一计算,小额贷款公司诞生以来吸收民间资本已超过50亿元。按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贷款利率18%计算,21家小额贷款公司年利息收入超过14亿元。

  据金融领域的人士估算,目前温州有民间资本6000亿元至8000亿元,前几年大量民间资本活跃于矿产资源、房地产、农产品等方面。“现在,在温州大家讨论最热门的话题已不是炒房,而是借放高利贷。”一证券公司老总说,一些公司职员也纷纷将钱外借中间人,流向不按正规操作的民间融资平台。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利用贸易将热钱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山东、江浙等地的部分大豆压榨企业以及大豆贸易商,最近数月连续大手笔地进口大豆,利用信用证90天甚至180天的账期腾挪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入江浙的民间借贷市场。

  现在一些贷款公司为了抢夺客户,开发网络借贷平台。浙江中安担保集团推出“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动动鼠标,就可以获得贷款。”目前,在网上注册的网络借贷平台全国有十家以上,月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并且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长。 记者 周文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