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表面下的漩涡往往比疾风骤雨式的灾害更加具杀伤力。
眼下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海啸过后却面临更加艰难的困境,如同在温水锅中煎熬的青蛙。
相比于2008年,当前正处于欧美日等经济体需求减弱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阶段,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扬和融资成本高企,诸因素“碰头”成为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能否对抗系统风险突出重围?又如何“二次发展”焕发新生?
煎熬
“一下子死不了,活着又看不到希望”
以沪苏浙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较为密集的地区,它们曾创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当前,原材料、劳动力、物流、财务等多项成本上涨综合作用于制造类企业,导致企业利润摊薄,不少企业“不接单亏损,接单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低端制造业企业和“作坊式”的小企业难以承受经营压力,首先面临倒闭风险。
“我们所在的宝安区,每年都有一批企业正常淘汰,但是今年比往年多一些,基本是议价能力不足的小企业。”深圳海纳因特有限公司主要做时尚手包产品,该公司总经理叶挺青说。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长三角地区。“在江浙一带,30名员工以下的企业停工的很多,因为原先是大工厂接单后做不完的外包给小工厂,而现在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大工厂自己都‘吃不饱’。”上海亿俊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莉莉说。
浙江省金融办的一位人士表示,浙江很多中小企业“日子非常难过”,甚至比200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为9.6%,但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亏损面高达15.8%,同比扩大了0.3%,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则上升了22.3%。
陷入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多项成本上涨等因素导致有市无价、有单无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成本上涨“吞噬”了企业利润。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比金融危机时还糟糕。2008年是订单一夜间突然消失,死了也干脆,现在订单倒有,但原材料、劳动力、汇率、资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压来,一下子死不了,活着又看不到希望,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煎熬,让很多中小企业痛苦不堪。”
位于上海奉贤的上海朋武商贸有限公司有150余名员工,主要做箱包、服装的加工出口生意,该公司总经理刘鹏说:“从去年底到现在,人民币升值已经让公司损失5%。此外,原材料、劳动力、物流等各项成本加在一起,较去年同期上涨27%,今年产品出口勉强向国外客户提价5%,但这远远抵不过企业成本的上涨,算下来,虽然产品卖得贵了,但反而赚不到钱了。”
贫血
融资难、融资贵勒紧中小企业脖子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的资金指数总体处于景气临界值以下,只有17%的企业反馈流动资金充足,7%的企业反馈融资容易。
“我们企业找银行没有用,不符合房产抵押或存款抵押的要求,只能寻求民间借贷。”山东新世纪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广新说。
余姚市邦泰塑料制品厂负责人袁理锋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的小厂,不可能向银行贷款。邦泰主要依赖民间借贷,特别是亲戚朋友间的借贷。”
据做融资业务的上海知名律师吕毅介绍,现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调到历史最高位,银行头寸也很紧张,很多贸易企业“拆东墙补西墙”,一般银行对资质好的企业都要求必须要还了贷款才能继续贷。
“不动产抵押贷款,一般只能做50%,即房贷额为资产扣除全部贷款后的一半;流动资金抵押贷款,必须提供资产负债、利润、现金流量三张报表,此外还要提供固定资产,并要到现场考察等做多手准备。融资的门槛高、条件多、审查严。”吕毅说。在此情况下,不少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
除了融资难,融资贵也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军告诉记者,企业曾经在2008年的时候贷过几千万元,但是现在财务成本越来越高。“赚10元钱,要给银行4元,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个压力太大了。”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左右,当前,整体融资成本都在上升,比如今年第一季度,某银行的贷款中按照基准利率以及上浮利率发放的贷款占比达到80%以上。
以交通银行为例,目前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率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至30%,只有个别管理规范、信息透明、并与银行有着长久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还能拿到基准利率水平的贷款,但已属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