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部分股份制银行跌幅甚至超过了7%,银行板块估值已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业内人士预计,如果股价长期低于定向增发价格,则银行可能面临调整价格或规模的考量
●随着银行业绩快速增长和监管政策逐渐明朗,银行股仍将获市场青睐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同靓丽的银行年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低迷的股价。6月以来,部分股份制银行跌幅甚至超过了7%。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银行板块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已分别下降至6.84倍和1.58倍,相比3年前上证指数1664点更低(当时银行板块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8.4倍和1.98倍)。
可以说,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已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面对已成“白菜价”的银行股,究竟买还是不买?
现状
银行股屡破增发价
11块的华夏银行,13块的兴业银行,4块的工商银行……单从股价来看,银行股的价格确实已经跌至近一年以来的低点,称为“白菜价”也不为过。而用“白菜价”来形容银行股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银行股过去极少出现的定向增发价在增发前被跌破如今又出现了。
今年4月,北京银行公告称,拟向机构投资者实施定向增发,发行价格为10.88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18亿元。进入5月份,随着银行股整体走弱,该行股价呈现出“下楼梯”的走势,但是股价始终处于10.88元以上;然而,6月1日,该行定向增发价格被彻底跌破。
此外,华夏银行的股价也在其增发价格附近。今年4月,华夏银行已
经完成了定向增发,增发价格为10.87元/股,6月13日,其盘中股价一度击穿了该价格,探至10.83元。由于这部分股权还处于锁定期,可以说目前该行的股价已经逼近参与定向增发的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成本线。
定向增发价(尤其是银行股的定向增发价)往往被视为“铁底”。此外,上市银行大股东或其他机构投资者也可能在定向增发价附近进行“防守”,以确保再融资的顺利完成。
业内人士预计,如果股价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定向增发价之上,那么银行的再融资还可以按照原计划继续,如果股价长期低于定向增发价格,则银行可能面临调整价格或规模的考量。
原因
融资压力使股价走低
不少人将银行股的低迷表现归结于巨额融资压力。今年以来,农行、中行、交行、中信、民生、华夏、招商、北京银行等均发布了再融资消息,已公布的各类再融资总额约5000亿元。已经开始造成上市银行融资潮对资本约束机制的弱化,对金融风险的放大效应不容忽视。
近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正在起草修订《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或将提高,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银行巨额股权融资的担忧,并导致一些券商下调
对银行股的评级。
而除了巨额融资压力之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忧也是造成银行股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近期引起热议的一则财经类消息称,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良债务将转入数家新成立的公司,按政府、银行各承担部分损失的思路,来化解2-3万亿有风险的地方融资平台的坏账。
“不过,市场对平台贷款显得过分悲观了。”东方证券指出,即使报道的平台贷款剥离方案得到实施,关键问题在于具体损失有多大以及损失如何分摊。合理假设是这2-3万亿元贷款的损失率在20%以内,若银行承担其中损失的一半,则将形成2500亿元左右的拨备计提总额要求,即使年内完全实现损失,对银行当年利润的影响也在5%以内。
预计
中报业绩或带来惊喜
处于历史底部的银行股究竟有无投资价值?有人预言,银行股的市盈率将跌至5倍,这个预言能否成真?
或许并没有如此悲观,民生银行公告显示,民生银行一季度盈利高达62.1亿元同比增45.47%,而工行、交行等多家银行的利润增长都超过了25%。银行股的中报业绩或许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平稳的信贷投放节奏和稳中有升的息差促使
利息收入稳定增长,高速增长的中间业务收入和正常的拨备计提将使银行中报继续超预期。
同时,二季度以来前期的各项监管政策(资本充足率、拨贷比、日均存贷比、融资平台等)影响逐渐清晰,前期制约估值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消失。而关于小企业贷款政策的调整和放松则实质利好银行资本节约和息差提高。
该券商预计,2011年中期A股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约4650亿元,同比增长34.2%,相信随着银行业绩快速增长和监管政策逐渐明朗,银行股仍将获市场青睐。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志华预计,银行相对收益可持续,中报业绩增长30%以上,全年有望增长28%。陈志华认为,信贷控制下银行议价能力持续提升,货币超调和金融脱媒致吸储压力加大,增加银行吸储成本,但二季度总体息差稳步环比小幅上升。
此外,货币政策回归,银行资产规模稳定增长;银行渠道价值日益显著,受益于经济增长,银行中间业务维持一季度高增长态势;实际贷款利率处于低位,工业增加值维持合理水平,资产质量风险目前较低;信用成本平稳,受监管政策和计提标准影响较大。记者吴旭晖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