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宏观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下2008年8月以来34个月的新高,也是自3月份以来我国CPI连续3个月“破5”。就相关热点,羊城晚报第一时间采访了广东知名经济专家。
抗通胀处于胶着状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2.9%。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都在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涨幅居前。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为什么CPI仍然高企?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余甫功认为,这次通胀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货币性因素,也有土地、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等推动的因素,还有自然灾害、肉类价格上涨等新的因素,预计近期通胀仍可能走高。但不能说调控没有成效,因为如果没有调控,CPI肯定会更高。目前抗通胀可谓处于胶着状态,相信宏观调控措施将会继续出台,特别加息可能性较高。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教授分析,由于前期很多项目具有连续性,以及调控措施落实需要过程,而且宏观调控显现效果本身也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因此调控有个过程。
尚未见到“滞涨”危险
近期,部分企业反映受调控影响,遇到资金紧张、经营压力较大等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
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0255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尽管部分指标出现回落,但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仍然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对此,两位受访广东专家都表示认同。陆军认为,目前投资需要仍然很旺盛,说明增长动力还是比较强。余甫功则表示,虽然工业增长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看中国还未表现出“滞胀”的危险。记者 马汉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