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存款搬家”5月缓 理财产品到期回流

2011年06月15日 15:1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195亿元

  -分析指央企缴税分红和理财产品到期回流是主要原因

  5月缓解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薇报道:存款大幅搬家的现象终于在5月份有所缓解了!央行6月13日发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195亿元;而4月人民币存款仅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仅仅是一月之隔,人民币存款便呈现出惊天大逆转,之前流出去的存款又有所回流,这是为什么?

  通胀预期强烈

  住户存款大搬家

  4月存款大幅搬家的情况一度引起各方关注。根据央行当时披露的数据,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7.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人民币存款余额75.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7和4.7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住户存款如此大规模的减少近几年并不多见,数千亿存款大搬家令市场倍加关注资金的流向,但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吸存压力。

  对于4月罕有的存款搬家行为,当时市场人士分析指出,主要是受通胀预期强烈和负利率的影响,存款主要流到了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上,此外受黄金、白银价格飙升的影响,部分储蓄存款也分流到了贵金属市场上。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行业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达到了5.6万亿元,而去年全年总募集规模也不过7万亿左右。发行量大增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节节高升,上周发行的一个月以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达到3.71%,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这些产品通常收益率高、期限短,对居民存款构成了强烈的吸引力,致使存款出现大搬家。

  央企缴税分红

  理财产品到期回流

  不过到了5月份,这一情况获得了改善。据央行最新数据,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11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713亿元,尽管增长规模并不算大,但已逆转4月净减少4000多亿元的“弱势”。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相对于4月份,5月份是一个季度的中间,存款增幅相对正常,但住户存款增加700多亿元与往年相比也不高,主要还是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

  对于5月的存款回流,分析人士仍认为是“表现平平”。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5月存款增长1.11万亿,其中财政存款新增3531亿,推测是央企上缴所得税以及分红所致,上缴资金的另一个影响是5月中下旬资金市场流动性偏紧。此外,由于银监会在6月份开始采取日均存贷比考核,使得银行更加关注日均存款数据,除了在5月加大揽存力度外,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更倾向于均匀到期,以减少前期在月末关键时点转回表内的操作,这也使得部分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到期后回流储蓄系统。

  对于接下来存款可能的动向,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减小,流动性局面相对宽松,存款增长会变得平稳一些。

  -相关链接

  5月信贷规模继续缩减

  羊城晚报讯 和存款出现正增长不同的是,5月的信贷规模增长继续减速。截止到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4.0万亿元,同比增长16.9%。人民币贷款余额50.77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4.4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516亿元,同比少增1005亿元。而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96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5月新增人民币信贷继续缩量,显示出央行紧缩政策已发挥较强效力。

  此外,5月底的狭义货币M1余额2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15.1%,创出了30个月新低,已连续两个月低于央行16%的预期目标。

  由于M1、M2的双双回落和信贷增速的持续放缓,近期有关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和企业信贷需求出现较大缺口、甚至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消息备受关注。对此,多家研究机构仍指出,中国当前的通胀风险仍远大于减速风险,因此预料紧缩的货币政策暂时都不会退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则指出,从控制通胀以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内保持经济的持续减速。事实上,在通胀率不能出现实质性下降、通胀预期被有效控制前,中国央行仍应保持货币紧缩的节奏和步伐。此外,大量资金进入“体外循环”也在倒逼央行进行加息以控制实际负利率。“我们维持此前的预测,认为中国央行将在今年还将加息两次,一次在本月,另外一次在第三季度。”(刘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