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提准后银行寻求生存之路 理财产品成救命稻草

2011年06月16日 09:21 来源:中广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报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第二天,经济之声记者今天(15号)调查了京城几个大型银行的营业部,发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提高,刨根问底,原来是央行的政策催生了理财产品的繁荣。

  记者发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似乎和存款准备金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求证这一点,一位银行的理财经理请教了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

  银行:它投的就是,有的时候投的是协议存款啊,都是一些信托项目。假设看一个68天的信托呀,假设这个收益率是4.2%,实际收益率是5%,但是银行有一部分的托管费用,扣除了就是4.2%给客户。

  而另一家银行的支行长告诉记者。

  银行:银行间债券买卖,这个一般时间比较长一点,60天往上的,一些短期的,就是短期融资的,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记者:能达到4%么?

  银行:我们反正写着预期都能达到。

  到这时,记者才把来龙去脉搞清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企业短期融资。每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资金就会相对紧张。在现金为王的今天,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利率,也就是实际市场利率不断提高,因此推动了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为了应付资金短缺的局面,其实很多银行甚至不挣钱也会通过高息来揽存。

  业内人士:基本亏损的可能性倒没有,只不过有些银行赚的就小一点,有的银行,拿到的这个资金和拆出去的资金的收益是差不多的。

  在资金紧张的驱动下,银行力推理财产品,并且不断刷新回报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今天在微博上指出,目前由于负利率、信贷调控、资本约束等影响,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就是利用存贷差赚钱的模式正受到挤压。

  郭田勇:有了这种约束以后呢,银行仍然要实现盈利。而且要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同时要把资金留在银行体内,那就通过这些理财产品,一方面给客户更高的回报率,另一方面对发放贷款有一定的替代性。

  名义利率偏低,实际利率偏高是单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后遗症,也推动着银行高息揽存。以目前的资金紧张,可能加息一两次也未必能让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持平,这也许会形成中国银行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何京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