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首名为《忐忑》的歌曲迅速流行起来,这让我们对“忐忑”这个词有了更多的领悟。
其实,无论是“忐”还是“忑”,都是用来形容不安情绪的,故而总是以“忐忑”一词伴生出现。
联想到当今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于前段时间价格暴涨的担忧比较适合用“忐”来形容,而对于价格暴跌的担忧则更适合用“忑”来形容。
从目前来看,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担忧则表现为既“忐”又“忑”。究其原因,根结还在于美联储对于是否将量化宽松政策持续下去总是没有一句准话。
量化宽松是退是续?
作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重振美国经济的重要手段,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货币当局来说也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在将利率降至0~0.25%这一象征性水平之后,美联储先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接着又在2010年11月3日宣布将在2011年年中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提振经济,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
不难看出,上述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于提振美国经济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由于受到消费支出增长的拉动,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3.1%,为5年来最大季度增幅。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就像是“镇痛药”,在短时间内的确会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创造一部分机会。
例如,2011年2月份美国的制造业生产指数从上月的93.1%上升至93.5%,3月份的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70.6,比预期值高0.6,而3月份的失业率也由上月的8.9%降至8.8%,比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前的2010年10月甚至高出1个百分点。
正如当时许多美国人所认为的那样,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比以往更坚实,美联储对经济的信心也得以增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也该到了结束其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事实上,即使量化宽松政策是一味“镇痛药”,也不能乱吃。吃多了,效果也会打折扣。美联储在北京时间2011年4月28日凌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与会委员同意维持执行中的6000亿美元国债采购项目规模和期限不变,并将按计划在今年6月底结束。当然,美联储如果真能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方面做到言必信与行必果,那么,当今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杞人忧天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