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同一基金银行给出四个价 银行手续费率各不同

2011年06月22日 09:5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2季度,接受央行调查的全国城镇居民中有21.9%的被调查者投资首选为基金,而股票占比仅11%,这是居民在物价攀高和投资收益博弈中的普遍选择。但振荡市中,基金赚钱也不易。对投资者来说,与其为一两个点的收益孜孜以求,不如正视降低交易成本的策略。

  同只基金不同银行费率差一倍

  谭先生去年4月份在工资代发的银行选择了博时主题基金做定投,每个月定投1000元,前端收费。当时正值基金定投费率优惠期间,谭先生可享受1.5%的申购手续费打8折优惠,这样算下来,他每月的基金定投需交近12元手续费。前不久急用钱将基金赎回时,谭先生为查赎回进度登录了该基金公司的官网,他发现在银行代销、网上直销和汇款买基金几个渠道中,自己选择的恰恰是最贵最不划算的一个。

  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查询获知,谭先生购买的这只基金在不同的代销银行办理定投的费率并不相同。折扣最多的银行可在1.5%的申购手续费上打四折,即申购费率仅为0.6%,折扣最少的银行则仅可享受8折,申购费率为1.2%。换言之,谭先生在工资代发银行办理的这只基金定投,在费率上没有优势。如果谭先生换一家银行,则同样的基金定投,他每月的基金申购成本能减少一半。

  不同银行卡优惠不同

  谭先生的发现只是众多基金投资者养基的缩影。具体到某一家基金公司的某只基金,不同的银行甚至银行卡都将决定基金申购的不同费率标准。那么,同样一笔资金选择不同的银行申购基金,成本会相差多少呢?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以易方达策略成长为例,该基金截至6月20日的单位净值为3.5500。如果用一笔50000元的资金来投资该基金,投资者可能会遇到四种不同的费率:

  A.如以兴业银行卡、浦发银行卡、中信银行卡、光大银行卡、广发银行卡、民生银行卡,则申购费率为0.6%。申购费用=50000-50000/(1+0.6%)=298.21(元);

  B.如使用农业银行卡,则申购费率为1.05%。申购费用=50000-50000/(1+1.05%)=519.54元;

  C.如使用建设银行卡、招商银行卡、交通银行卡,则申购费率为1.2%。申购费用=50000-50000/(1+1.2%)=592.89(元);

  D.如使用工商银行卡,则申购费率为0.9%。申购费用=50000-50000/(1+0.9%)=445.99元。

  可见,申购同一只基金,选对了银行可以节省手续费592.88-298.21=294.68元。

  银行买基也可货比三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谭先生遇到的情况其实是银行代销基金时的普遍现象。“不同的银行的基金合作伙伴侧重点不同,关系疏密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某只基金的托管行或管理人账户开在这家银行,那么客户咨询时,会更优先推荐此类基金。而对投资者而言,这类基金的成本也会比其他基金更低。”

  不同银行代销同一基金的手续费率不同,这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但对于搞不清楚状况的投资者而言,如果对投资成本比较在意,这一发现会是很有用的提示。至少,出手前先查阅对比一下不同银行的费率,投资者就能在起跑线上节约一笔成本。如果是基金大额投资,在当前基金行情并没太大起色的投资环境中,这种方式节省下来的成本会相当可观。

  相关新闻

  汇款买基金最省钱

  本报讯(记者 李素平)通过银行买基金已经为许多投资者接受。但你知道么,若论节省成本,银行网银或柜台购买并非最经济的。至少,银行对基金申购/认购手续费的促销折扣多少有些应景性和时段性。随着基金分销渠道的多元化,基金公司各销售渠道对申购/认购/转换费率上的相互较劲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而节省了中间环节的直销无疑是更省钱的高招。

  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就在官网上挂出了直销基金渠道,投资者通过转账汇款方式支付申购资金,能帮基金公司节省中间渠道费用。这种方式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只需到想投资基金的基金公司网站上查询一下可使用的银行卡,办理或选择相应的银行卡在网上开户即可。投资者则可享受最低四折即0.6%的认购/申购手续费率。以前文中提到的谭先生投资的博时主题基金为例,如果10万元投资该基金,按照1.768的单位净值计算,传统渠道需花申购手续费1477.83元,而通过直销渠道则只需花596.42元,可节省881.41元。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直销方式仅限于单个基金公司的某只或某几只基金。如果投资者需频繁申购赎回,这种渠道无疑比较麻烦。每只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申赎都需要单独开户。(记者 李素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