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建议采取“新老划断”
保险业和证券业的竞争、合作可能再度升级。消息人士28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保监会近日召集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召开专题会议,就保险机构改变拥有专用交易席位现状,推行以证券公司为主的交易结算模式向业界征求意见。
分析人士指出,推行上述模式对券商而言是利好。券商有望从保险资金入市交易中分享佣金收益。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5.02万亿元。其中,股票投资占比8.2%,达4097亿元。
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若通过券商模式,保险机构交易成本将大增,券商模式能否保证险资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还有待商榷。不过,由于险资股票直投业务放开和新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增多,险资入市交易通道不畅的问题亟待解决。
业内人士指出,采取“新老划断”的可能性更大,即已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依然享有自有席位,新成立公司则采取券商模式。
券商或获佣金收益
市场此前一度传出,券商和保险公司将相互代销基金、保险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加强合作。近期,双方的竞争、合作再度升级至交易通道上。(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证券业希望改变保险机构自己拥有交易席位或交易通道的现状,推行以证券公司为主的交易结算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保险机构到证券公司按照特别机构性质开户,采用三方存管模式,通过专用通道方式进行交易。
早在2005年,保监会放开险资直接投资股票的闸门。为防范风险,提高投资效率,保监会争取到有利于保险机构的投资制度安排,在2005年初和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机构投资者应通过独立席位进行股票交易。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办理专用席位,保险机构投资者也可向证券经营机构租用专用席位。
保险公司在获得专用席位后,交易成本等同于证券交易所的席位费用。若通过证券公司开户交易,需按交易量支付佣金,佣金费用将超过席位费用。据业内粗略测算,通过自有交易席位,保险业大约节省35亿元的交易成本。
近年来,随着险资投资规模日益壮大,为使投资渠道畅通,保监会2009年放开中小保险公司直投股市的门槛,改变此前必须通过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股市。为加强专业投资管理,2010年保监会放宽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小保险公司新设立的股票直投部门和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在申请自有席位上面临障碍,交易通道不畅问题亟待解决。
在此背景下,交易通道模式问题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券商模式特点是采用三方存管,有利于控制风险。投资机构在下单时券商要先进行风险控制,清算时以券商为主。如采取该模式,险资要先存入三方存管账户,然后再进行交易。日终时券商再将交易数据发送至保险机构和托管银行,进行二次清算。
一位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巨量险资入市随之产生的佣金收入自然引来市场机构垂涎。若采取此模式,对券商而言,当然是分得数量可观的佣金收入,但对保险机构来说,交易成本会明显上升。”
保险机构顾虑多
对是否应将现有的交易席位清退而采用券商模式,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都表示“难以接受”。
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险资规模巨大,券商能否承担如此巨量资金进行三方存管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在国外经过经纪商进行交易的传统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保险公司是否必须得采取券商模式进行交易,有待商榷。和基金相比,目前券商能给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还远达不到要求。
还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认为,除券商模式下资产安全性存在风险外,由于清算模式变化,资金使用效率可能大幅下降,交易成本将大幅提高,这对保险业投资是不利的。
另有市场人士指出,保险机构作为市场上重量级的买方,其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动向常常被当做投资风向标。保险机构此前通过专用交易席位,其投资动向很难被外界窥见。一旦采用券商模式的话,保险机构仓位变化等信息可能被监测,险资底牌被交易对手掌握,这将对险资投资模式提出考验。
“新老划断”呼声高
事实上,除上述自有席位模式和券商模式之外,还有一种租用通道模式,这是基金目前采用的方式。
在租用通道模式下,保险机构支付券商交易佣金,交易直通交易所。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交易信息保密,并且托管行参与清算,能保证资金安全,但缺点是投资机构头寸不好管理。
目前,保险公司对这一模式接受程度较高。许多保险公司表示,租用通道模式保证交易信息安全,是解决险资入市交易通道的较好办法。这些保险公司建议新设的股票直投部门和新设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租用通道模式,现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自有交易席位应予以保留。
由于一些新成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没有自有席位和交易通道,他们对解决交易通道模式的渴求十分强烈,对于同券商合作表示出开放的态度。
某新成立的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保险机构与券商合作是国际潮流和趋势,与券商合作可增加保险机构投资能力和增强创新能力。与券商合作,不能仅看到眼前节省交易费用,还应看到券商未来提供的服务。本报记者 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