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频频发力的背景下,“钱荒”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炙热词汇。是否出现了钱荒?目前我国资金流动有哪些变化?当前资金配置的不均衡格局又该如何破解?
钱荒: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整天与资金打交道的高鹏是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受贷款额度收缩之扰的他,这几个月却多次接到“需不需要贷款”的陌生来电。“都说资金紧张,其实是冰火两重天。”高鹏哭笑不得。
受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影响,当前银行资金正遭遇着几年来最为紧张的局面。数据显示,在资金最为紧张的6月下旬,隔夜期、7天期、14天期以及一个月期的银行间拆解利率一度飙升到8%以上。
在存款出现大搬家的背景下,“求资若渴”成为一些揽储能力较弱的小银行的真实心声。由于中小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因而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让原本融资能力差的中小企业遭遇到了几年来最为严重的资金寒冬。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减了生产规模,有的甚至关门倒闭。“我们的行业利润很低,通过民间借贷来维持规模不划算。因此我们必须减少生产,只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福建泉州一家制作工艺品的企业负责人林老板称。
然而,在银行体系和中小企业整体钱流紧张的同时,民间资金却翻转腾挪,暗流涌动。在民间资本向来就十分活跃的浙江、福建、山西等地,高利贷呈现出越来越兴盛、甚至疯狂的局面。“去年经常上门的是银行信贷员,到了今年,银行的人几乎不来了,民间放贷的倒是多了起来。”林老板说。“钱荒是个伪命题,准确地说应该是结构性钱荒。从货币总量来看,市场的资金并未减少,只是从一个地方挪到了另一个地方,资金的配置有些冷热不均。”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指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超过76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接近200%,位居历史高点。
钱流:
水往低处走 钱往贵处流
在结构性钱荒的背后,资金流动不均衡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在货币政策趋紧、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当前资金配置出现了不均衡现象,这背后是市场资金流动方向出现了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在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贷款规模被控制的背景下,当前资金的供需缺口明显加大,无论是银行间市场还是民间借贷市场,资金价格变得比两年前要“金贵”得多,这些资金正从银行涌出,进入到货币市场和投资品市场等利润更高的领域。
央行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我国企业活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重从60%下降到40%,居民活期存款占比也下降了好几个基点,存款搬家现象明显。而在当前社会融资总量中,银行资金占比正在明显减少,其损失的份额正被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民间借贷等迅速填补,其份额已接近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
“资金都是逐利的,正所谓钱往贵处流。那些游走在正规融资渠道缝隙间的民间借贷,迅速填补了信贷需求的巨大缺口。”郭田勇说。
作为民间资金风向标的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的走势反映了这一变化。在供需影响下,相关数据显示,两年前银行货币投放较为宽松之时,民间借贷利率一度下滑,最低的年利率只有15%左右。随着2011年初的银根收紧,民间借贷开始“量价齐升”。最近几个月,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水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有的甚至高达月息15分,折合年利率高达180%。
“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就像跷跷板的两边,当信贷紧缩、正规融资渠道受阻时,民间融资就会获得较快发展、利息高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