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加强人民币境内外流动 人民币FDI试点先行(2)

2011年07月14日 13:4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限制性推广

  为确保相关业务稳妥有序开展,防范热钱流入,《通知》规定,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目前处于个案试点阶段,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试点对国家限制类和重点调控类项目暂不受理。

  同时,为在试点期间规范外国投资者以合法获得的人民币来华投资,包括用于新设立企业出资、并购境内企业(不含返程并购)、股权转让以及对现有企业进行增资、提供股东贷款,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展开需要经历六个环节的申请备案。

  其中涉及到央行、外管局、商务部等部委的审批。对此,赵庆明解释说,围绕着人民币业务的逐渐开放,有关热钱的担忧总是与之相伴。人民币FDI对于监管层的一大难点在于,要确保人民币回流是流向实体经济,必须有真实的项目对接,而不是流向一些投机市场。

  央行要求,在与境内代理行签订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时,境外参加银行应该追踪客户购售人民币后的资金流向,并须注意监测异常交易。

  相比美元FDI来讲,利用人民币投资内地省却了结汇过程,也减低了企业的兑换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但从目前来看,人民币FDI大面积展开还需时间和条件。

  有专家担心在受限的情况下,外商在项目的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压力。上海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在人民币加息和升值的趋势下,人民币的负债成本会越来越高,外商利用人民币投资境内会追逐一些高收益的项目,又要避开国家调控的领域,在项目的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压力。

  某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业务人员指出,对于银行来讲,人民币FDI属于中间业务,是银行逐渐扩大经营的范围。不过,由于此业务是审批制,并且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人民币FDI业务还不会发展得很快。

  对此,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人民币FDI现在肯定不适合大面积来推,应该先从风险小的业务开始逐渐推广。中国的改革多是自上而下。这项业务的推广是为了形成一个回流机制,同时也要控制对当下经济体的风险。

  在当前抗通胀为首要任务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以FDI形式流入境内是否会增加流动性压力也是引起关注的问题。鲁政委认为,确实会增加境内流动性压力,但是这只是短期问题,而且在流量有限的情况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性建设显得更加重要。

  相反,马骏则认为,只要人民币FDI替代外币FDI,对境内货币的影响就是中性的。这是因为,在外商企业用外币进行FDI的情景下,本来就会迫使央行购汇而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与外币FDI情形相比,人民币FDI不会额外增加境内的流动性。

  资本项目开放再迈一步

  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上,一个较为共识的观点是三步走:第一阶段扩大人民币结算;第二阶段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第三阶段是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即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一环,资本账户开放一直受到比较严格的管制。

  2011年1月,央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要求,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银行可依据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直接为企业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这被认为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从经常项下开放走向资本项目下的开放。

  但是,潜在的热钱风险使监管部门在对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操作上显得比较谨慎,而随着外商使用人民币来境内投资试点的开放,为走出国门的人民币找到了一条能够保值增值的道路,人民币项下资本项目开放又迈出了一步。 至此,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都已打开,也顺应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这一进程的加快使得人民币在结算和投资领域的作用加强,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垒基石。 鲁政委指出,这远不是西方所要求的资本项目开放,他们所说的资本项目开放是要达到外汇的自由流动。不过,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考量,中国一定要谨慎开放资本项目。

  赵庆明认为,从机制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功能的一大扩展。从人民币国际化功能的推进来看。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贸易结算作为经常项目来计算。投资货币属于资本项目下,这在之前是有严格管制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国际板争议颇多。而人民币FDI作为一个长期的机制设置,外商从中能够获取长期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但对升值本身又不形成压力,也不会形成投机的力量,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完善。”赵庆明对记者说。记者 王丽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