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不为美债僵局所动 美债避险资产地位暂难撼动

2011年07月21日 08: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前距离是否提高美债上限的最后期限已不足两周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会领袖为调高债务上限而进行的谈判也已进入关键时刻,但最终的谈判方案却仍未敲定,美债上限谈判陷入的僵局似乎也没有松动的迹象。

  不过,分析人士相信,两党围绕美债上限展开的这场更具作秀意味的拉锯战会在8月2日的最后期限前告终,即使谈判失败,其造成的市场影响也将十分有限,因为在缺乏替代性投资产品的情况下,美债难因技术性违约而失宠。

  美债僵局是“政治秀”

  国际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19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美国围绕债务上限问题的僵局基本上是在作秀,他并不对美国议员围绕政府债务上限的争执感到担忧,并确信这个问题将在8月份的最终期限到来前得到解决。

  美国国债市场总体上也不为华盛顿的政治僵局所动,表明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国会议员在拖延时间,但他们应能在最后时间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据《华尔街日报》介绍,仅有30年期美国国债在过去几天遭受了较为明显的抛售,而且在奥巴马表示减赤谈判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后,针对30年期国债的这种抛售趋势甚至都消退了。由于许多投资者出于对欧元区债务问题的顾虑而买入美国国债寻求避险,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19日报2.8888%,远远低于2月初触及的3.77%的峰值。

  美国众议院19日晚以234对190票通过削减6万亿美元财政开支法案。不过,这一法案在很大程度上仅具有象征意义,因为它基本不可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明确表示,他将否决这一方案。

  最新的进展是,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六人小组当地时间19日提出了一项总额3.7万亿美元的赤字削减方案。该方案得到了总统奥巴马的支持,他希望国会领导人于20日开始起草最终方案。路透社分析认为,这一方案要求共和党与民主党各自从原有立场后退一步,或能重启陷入僵局的债务谈判,并增加达成长期削减赤字协议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美国违约。

  技术性违约难致美债失宠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各方未能在8月2日之前达成妥协,也不一定会让美国国债市场遭遇灭顶之灾。如果美债上限未能在最后期限前上调,美国只是会推迟偿还部分于8月到期的债务,这仅是技术性违约风险。

  市场交易员们也表示,许多投资者已注意到美国与希腊等其他高负债国家的关键区别: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且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国并未面临和希腊一样的国家破产问题。目前,美国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70%左右,而意大利和希腊分别是120%和150%。

  一些市场参与者甚至认为,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的情况下,美债技术性违约将导致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至足够低的水平,反而会激发针对美国国债的新买盘。这是因为,美国国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就避险而言,美国国债的替代品很少。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投资黄金,但以目前的高位价格买入,几乎不会产生回报。而如果买入瑞士公债,不仅会引发汇率风险,而且相比发行规模超过9 .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这些替代性避险资产的深度和流动性要逊色得多。

  评级下调料将后果有限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上周发出警告,就算美国设法提高了举债上限以避免违约,但若不能大幅削减支出,他们仍可能下调美债信用评级。路透社的文章称,美国国会可能永远都无法大幅削减赤字或提高收入。在截至9月30日结束的财年,美国几乎注定会产生1.4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 D P)之比将为二战以来最高。

  有观点认为,如果美债信用评级遭到调降,所导致的长期代价将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美国资产将被重新定价,且会损及美国用自己的货币以低成本融资的能力。大规模持有美国公债的基金很可能面临收益率上涨、价格下跌的局面,使他们的收益受损。

  不过,正如上文所述,由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替代性投资产品,美债受市场追捧的现象可能不会因评级下调而发生逆转。另有分析人士引证说,尽管10年前标普调降了日本的A A A评级,日本却仍然能以极低的利率借款。近日,日本10年期公债收益率报1.07%,远低于美国的2.94%,以及法国和澳洲的3.35%和4.93%,后两个国家都拥有A A A的主权信用评级。(记者 肖莹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