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年初11家险企接近监管红线后,上半年又增至14家。在保监会刚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行业业绩中,保险企业偿付能力依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规模扩大险企频频增资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上半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预计利润总额489.8亿元。
在行业整体的偿付能力上,水平较去年有明显提升。不过,部分中小公司则出现了问题:一是迟迟未能盈利,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另一方面偿付能力充足率吃紧。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处于100%-150%区间的公司数量由年初的11家上升至14家。吴定富认为,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
为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保监会对险企的偿付能力有严格的规定。按偿付能力状况,保险公司被分为不足类公司、充足I类公司和充足II类公司三类,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低于100%、100%-150%、高于150%。理论上,公司扩张规模越大,要求企业有更多的资本准备金。
2010年,共有6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足,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新华人寿。不过,这一问题已经通过股东集体增资140亿元解决,令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达到了135%。华安产险也通过发行8亿元次级债,偿付能力重新达标。
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有31家保险公司增资,总规模接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其中,平安产险增资50亿元,人保财险发行50亿元次级债。中国人寿公告称将向旗下国寿财险增资40亿元;太平洋财险增资至73亿元;中国财产再保险增资至75亿元;阳光保险集团增资20亿;生命人寿增资31亿。
“一险独大”需警惕
除了偿付能力问题,吴定富认为另一突出问题是寿险中分红险一险独大。
目前,分红险占我国寿险市场份额已达91.6%,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这一方面是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在保费确认上投连险、万能险保费确认十分严格,其投资部分不再计入保费收入。另一方面是传统寿险产品受制于2.5%的预定利率上限,几乎没有市场竞争力。再者股市的低迷和通胀的预期也突出了投连险和万能险的风险。
分红险的独大也和经济环境和周期有关。根据国信证券刚刚出台的分析报告,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保险公司侧重不同属性的产品,如美国在1979-1986年高通胀阶段,万能、变额等浮动利率、投资型产品大幅增长。
对应我国目前阶段,中国寿险产品正由传统险向分红、万能险过渡。2000年除出现分红、投连和万能等新产品之后,2001-2003年,股市低迷,出现“退保风潮”,投连险低迷、分红产品占主流趋势;而在2003-2007年,股改启动,步入牛市,投连险缓慢恢复,万能险占比重提高;而到了2008年至今,股市下跌,利率偏低,执行了新会计准则之后,分红险占比大幅上升。
吴定富认为,分红险“一险独大”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需要高度警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监管部门不对传统寿险产品利率市场化放行,分红险独大也容易造成金融创新的萎缩,出现系统性的风险。记者程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