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巴曙松:政策难以放松 倾向价格工具

2011年07月22日 08: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宏观层面来看总体流动性仍然充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微观上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局部出现流动性偏紧,因此政策短期内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放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情况看,经济政策不会很快放松。因为在决策的惯性中,物价所占的权重一直相当大,按以前的决策惯性要CPI稳定回落3、4个月后才会认为宏观调控在物价方面取得确定性的成效。

  巴曙松表示,每次紧缩措施产生的效果先是G D P回落,然后C P I回落,最后PPI回落。现在正好处于G D P已经回落,C PI还在高位,可能还会攀升一段再回落的时期,有类滞涨的性质,政策轻重不易把握。当前主流的判断还是政策不到放松的时候。提出担心出现局部超调是因为C PI是滞后于G D P回落的,等C PI确认回落的时候,经济增长已经有显著的回落,这个逻辑在每次紧缩的时候往往重复出现。其合理之处是通胀往往会导致强大的民意压力,促使决策者对通胀这个滞后指标给予更高的政策优先地位。

  对于未来的调控方式,巴曙松判断,货币政策倾向于动用价格工具。他表示,现在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减少,实际上收紧资金后市场利率已经上升,加息往往只能算是追认的问题。现在看来下一步要进行结构调整,在政策工具偏好上不得不平衡动用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调准备金和调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准备金是数量工具,价格工具不动,在物价上升的时候利率是负的,又实行信贷配给,能拿到的相当于获得补贴,显然有抵押担保、现金流、资源、游说能力强的央企更易拿到,所以提准备金对央企、大型垄断企业相对有利。如果加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原本就很高,最难的是可获得性,加息反而可能有利中小企业;而央企和大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加息可能会挤出其需求。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巴曙松认为,中国出现市场担心的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局部出现超调的可能性。下半年需警惕外部风险、以及内部经济的局部结构性超调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政策调整。三季度会面临一系列短期的增长压力因素。除了经济回落,通胀仍处于高位外,主要还有电力短缺,去库存化和投资下滑。

  “最近的经济运行可以说处于一个两难期,从宏观方面看经济在向预期的情况温和回落,PM I还在50以上,货币指标平稳回落,经济形势没有那么悲观,但从企业调研和市场一线的情况看却局部状况比较令人担心。”巴曙松表示,企业从金融体系获得的真实资金利率才是企业真正感受到的紧缩压力,而非官方利率。从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看,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基本和2007、2008年差不多,但2007、2008年的实体经济比现在强很多,2007年G D P增长14.2%,而且外部经济增长强劲。所以这一部分紧缩力度比较大,如果以这样的力度持续下去,对部分企业会造成较大冲击。

  巴曙松提醒,少数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局部风险扩大。对于海外一些基金以平台问题而唱空中国,他表示,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坏,因为中国地方政府有多样化的资产,中央财政的增长十分强劲,这与国外不同。省市一级手中资产相对充裕,问题不大,出问题的可能在县区一级。县区一级金额占大概20%-25%,现在来看各项指标表现仍很好,但隐含的问题在于:一是没有太大的财政能力,卖地等各方面收入也少,主要是吃饭财政。二是缺少经验,特别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总量不大,东部地区效益好,中部地区很多县级政府经验不足。

  “真正的政策可能出现拐点的标志之一是投融资平台真实性的出现数起金额不大的县一级的偿还能力出现问题的案例,促使信贷政策对这一部分资金采取事实上更务实的态度,中央政府经评估以借款或者发债等多种可以考虑的形式让其把在建的项目建完,或者市场化,如拍卖、引入民间资本。在此之前充其量是政策稳定期和观察期,政策拐点未到。”他说。(记者 刘振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