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信用卡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作为现代银行的盈利支柱之一,昔日风光无限的信用卡如今却成了银行和持卡人共同的噩梦。信用卡犹如双刃剑,雪片纷飞的发卡,方便了生活和消费,也引爆了透支和罪案。
银行的信用卡发行与发展面临着哪些风险和阻力?银行对信用卡的诸多苛刻条件,让持卡者承载了哪些压力?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矛盾如何规避?中新网金融频道将就近期信用卡热点,梳理市场动态,探寻银行期待的“盈利化”与持卡人期待的“人性化”之间的平衡点。
中新网7月27日电 (金融频道 孟欣)随着银行银根不断收紧,许多持卡人在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打起了信用卡的主意。面对猖獗的信用卡透支,银行开始不满足于单纯征收高额的透支罚款,对于沉睡已久的信用卡透支款,不少银行选择将信用卡债务催收工作外包给所谓的“讨债公司”和事务所,一系列由讨债公司引发的极端行为浮出水面,违规套现与软暴利催款手段正在形成针锋相对之势。中新网金融频道独家采访到一位银行催款员,其对催收业务的描述也折射出了行业中的一些隐情。
市场乱象:持卡人套现花样翻新 银行不会随便“提醒”还款
信用卡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f事”的全新消费理念,但随着信贷的不断紧缩,许多持卡人纷纷动起了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歪脑筋。违规套现和违约的手法也是花样翻新。
持卡人不再简单的欠款不还,而是通过“以卡养卡”的方式来应对。所谓“以卡养卡”的原理就是把几张信用卡的还款日期错开,日常消费用第一张信用卡,在还款期限之前,用第二张信用卡透支提现,还第一张信用卡的债,依此类推,数张信用卡轮换透支。
但是持卡人只注意到从信用卡中可以取到现金补其他信用卡透支的“窟窿”,却忽略了信用卡取现带来的循环往复的滞纳金和罚息。虽然万分之五的罚息看起来很少,但是复利积累就像滚雪球,基数越来越大,总额也越来越大。
虽然只要按时归还欠款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人都有忘性,一旦将还款期限记错,就会出现连锁性的问题。有的持卡人认为只要银行一催缴就去还,但中新网记者致电四大国有银行了解到,银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只有客户在连续3次恶意拖欠贷款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通知客户;而四大国有银行中,只有交通银行会在款项到期时向持卡人发信提醒,其他三个银行均不会对持卡人的违约行为进行提醒。也就是说,等到银行“上门要账”的时候,事态已经开始严重起来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