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理财品网上买收益率比柜台买高

2011年07月28日 15:1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半年销售异常火爆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新趋势,以前只在银行网点销售的理财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上银行里。一些银行还推出了网银专属的理财品,即只在网上银行卖,不在网点销售,收益率比网点在售的理财品还高。有的银行还另辟蹊径推出“理财夜市”交易,令投资者可以避开上班时间的不便,让理财“随时随地”。

  网银理财品收益率更高

  民生银行应该是较早推出网上银行理财品的。去年6月,民生银行推出了“U宝系列”网银专属理财品,只通过网银销售,相比柜台同期同类型产品收益率更高,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其U宝系列网银专属理财品就发售了22期,销售金额突破百亿元。去年全年,该行网银销售理财产品累计金额已超过500亿元,销售占比超过柜台,成为该行理财品销售的主渠道。进入2011年,理财品的发售规模爆棚,民生银行也加强力度,坚持每周在网上提供20余款非凡资产管理和票据理财产品供投资者选择。这些产品覆盖7天、14天、18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等众多周期,收益率同样高于柜台同期同类型理财产品。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网银专属理财品的销售额大幅飙升,7月初,该行网银渠道理财销售额已突破25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3.5倍,网银渠道购买理财产品的交易笔数和金额都超过了70%。

  不仅仅是民生银行,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了网上销售理财产品的大军。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建行、中行、农行、招行、浦发、深发展等多家银行推出了网银专属的理财产品。

  如中国银行在上个月推出了首批只在网上银行渠道发售的专属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起点金额只有5万元,而相同期限相同投资起点的产品,在银行柜面销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3%至4%;农业银行在最近两周内接连公告发行了4款网银专享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从7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一款网银专享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2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5.5%,购买门槛为5万元;另外,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于近日推出网银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建设银行近期相继推出的多期网银专享理财产品也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踊跃认购,总募集规模达180亿元;6月初,中信银行个人网银理财产品销售金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些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从柜面转向网银,网上银行已成为购买理财产品的一个主要渠道。

  “理财夜市”新鲜出炉

  相比不少银行推出的网银专属理财产品,招商银行近期另辟蹊径,为方便上班族下班后实现理财需求,专门推出了在晚间发售理财品的“理财夜市”,该“夜市”每周定期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认购时间定在晚上20:00-22:30。

  “理财夜市”中的理财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销售,只要开通了招行网上银行,无论是大众版还是专业版都可以购买。产品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网银理财品“让利”大热

  针对网上银行理财品的逐渐走红,民生银行理财师表示,网上银行具有成本低廉、高效便捷、低碳环保等优势,对银行完善服务、稳定客户群、提升储户价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基于此,近年来各银行纷纷重视网上银行发展,不断丰富网银产品和功能,大力引导储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快捷便利的绿色金融服务,同时也能大大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减少社会资源消耗。

  也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对网银专属理财产品采取“让利”策略,通过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这也是网银专属理财产品收益超过网点渠道产品的主要原因。

  特别提醒

  勿贪高收益盲目购买

  一、了解清楚理财产品内容。由于是网上购买,不直接面对银行理财经理,主要依靠自身阅读理财品的相关信息,所以更需关注理财品在投向、风险、收益率等方面的信息,实在不理解可电话咨询银行理财顾问来判定是否适合自己,切忌只贪图高收益而盲目购买。

  二、多使用安全措施。虽然网上银行设置了很多安保措施,但网络世界的风险无处不在,各种木马、钓鱼网站层出不穷,而网银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至少5万元起,所以加强防范十分重要,最好使用银行推出的动态密码、UKEY等物理密钥,给自己的网银加上安全锁。

  三、未来还可通过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渠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支付宝已可购买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险产品,第三季度预计能推出基金销售。而早前,交通银行与支付宝合作宣称拟在淘宝开办金融“旗舰店”,时机成熟时会把一些理财产品放进旗舰店中进行网上销售,并通过第三方支付来结算。 记者 刘薇  通讯员  陈春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