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理财产品再现井喷 八成产品“当日售罄”

2011年07月29日 14:23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狂飙突进”来形容银行理财市场并不为过。对此,银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销售水平,防止误导销售,最终实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财富。

  昨日,记者走访沈城10家银行网点粗略统计获知,不包括银行超短期常规理财产品,单就最近一天新发的产品数量就近60只。而且,80%的产品都是“当日售罄”。

  现状 理财市场“大跃进”收益 与银行存款相比至少多百元

  6月末,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收益水平均经历了一次大爆发,年化收益率5%、6%随处可见,更有银行给出3天年化收益7%的高息。进入7月,理财市场骤然降温,数量和收益约有20%—30%的大幅下降。

  可是,到了7月末市场又发跃进之势。昨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工行、中行、建行、招行、浦发、光大、营口、锦州、中信、葫芦岛共10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利率水平比月初、月中明显提高,10家银行在售产品近60只。投资期限以14天、28天,3个月、半年为主,年化收益率在2.8%—5.2%。投资起点也从之前的5万多提高至10万、20万,甚至出现100万、500万、1000万的投资起点。

  “频率快,期限短,收益高”已成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但这是否能延续到下半年?很多投资者怀疑,下半年市场能否因监管而放慢脚步。

  对此,中行沈阳分行理财师宋岩秋表示,“从7月发行的产品情况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收益率上,与6月末相比均有约20%—30%的下滑。但6月末的时间节点较特殊,因此不能作为常态指标来衡量。现在,市场资金面仍然偏紧,还有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所以银行依然会通过发行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来揽存。”“不怕监管规范限制吗?”“监管只能减少部分高收益产品的发行量,但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还是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运行。”

  预测 下半年高收益或延续

  上半年,很多超短期产品用“高收益”吊足投资者“胃口”。但下半年,“提准”和加息的步伐势必将放慢,投资策略是否应有所转变?

  中行理财师宋岩秋表示,不再盲目追求超短期高收益的产品,要趁势锁定高收益品种,适当放长投资期限,以3个月到半年为主。毕竟,现在处于加息通道末期。

  同时,宋岩秋也强调,下半年理财产品并非没有“变脸”的可能,以上所言均有前提,那就是通胀继续。一旦通胀被有效控制,货币政策也将迎来拐点,到那时,一些超高收益的产品将到终结之时,所以要关注通胀进展,以调整理财思路。

  建议 不追超短期 锁定高收益

  上半年以来,银行理财经历了一个滚雪球似的成长过程。收益率偏低的产品,基本在两三个募集日内也可以完成募集。“只有买不到产品的投资者,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在市场广为流传。

  火爆的销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息”。记者简单计算获悉,按5万元、年化收益率4.5%计算,一款26天的产品可160.25元利息,如果按银行活期利率计算,只能获得18.75元,多收益141.5元。如果产品期限为85天,其利息可得523元,银行三个月定期利息不过387.5元,多出135.5元。如果投资期限330天,年收益率为4.6%,利息可得2079元,银行一年定期利息则为1750元,相差329元。 本报记者 吕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