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让理财产品跑赢CPI? 专家:恐是“神话”

2011年08月03日 14: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业人士提醒:避免资金配错比关注收益更重要

  6月CPI“破6”不久,多家机构已预测7月CPI将再次“超6”。时下,银行理财产品“跑赢CPI”的广告逐渐成为时髦。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年中以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在品种和吸纳资金量上均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理财产品还被一些银行看作新增长点。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在其看来,经济形势平稳时,理财产品有一定短期保值作用,但目前实体经济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资金易流向一些缺乏投资价值的高风险领域。消费者应改变只关注收益的习惯,对资金流向不能继续不闻不问。

  现 象

  保本八成也号称“保本”

  “尽管跑赢CPI很困难,但显然比存银行高。”家住南山区的姚先生一直精于理财,从去年6月开始,他将从股市抽出的50万现金做了一个投资组合,其中30万购买了两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姚先生的组合很简单,就是不断循环地购买中短期理财产品,一个月、一个星期的都有,到期后再继续购买,不断“重复”。前不久,他算了一下,一年时间,资金约增值5%,而加息后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也不过3.5%。

  “妙手理财,跑赢CPI,还你正利率时代。”但这几天,细心的姚先生发现,一些理财产品打出了更“夸张”的旗号,直接从“跑赢定存”过渡到“跑赢CPI”。某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的工作人员曾劝姚先生购买一款3月期理财产品,工作人员称该行理财业务曾获国内多个“第一”,如果用5万元购买,可获约4%的年化收益率,如果用100万元购买,则可获4.5%的年化收益率,如果用200万购买则可达到5%-6%的年化收益率。“还真能跑赢CPI,但我没有敢买。”姚先生说。

  近期全国不少城市都出现过消费者和银行因理财产品亏本而引发纠纷的情况。深圳某行一位一线理财顾问透露,自6月份以来,银行不少理财销售人员业绩压力大,任务重,工资和业绩挂钩直接导致了推销时容易夸大其词。销售人员很多时候很难对消费者尽到必要告知义务,口头承诺保本成为行规,书面合同绝对见不到保本二字。“保本也有很多种,比如80%保本,都叫保本。”该顾问说。

  调 查

  跑赢CPI的产品只占少数

  记者从相关途径获悉,近期,深圳部分银行在个人业务部门纷纷加大了对理财板块的投入,以期成为新的增长点。深圳一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对银行来说,理财产品不论是亏还是赚,管理费必不可少。在监管部门不断收紧信贷、减少可贷资金、利差减少的时候,银行利润也会更好看一些。“至少在年底不至于太难看,否则总行会有意见。”

  从全国的情况看,理财产品业已进入“疯狂”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达8.51万亿,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规模。上半年,各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较去年1至6月产品数量增加5170款,增幅120%。其中仅交通银行一家便发行1204款,高居发行榜首位。记者发现,这些理财产品尽管很多是短期产品,但年化收益率普遍超过3%,很多还在一年期定存利率之上,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一些小型城商行、农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利率更高,收益率超过5.5%。统计更显示,各银行6月15日以后发行的理财产品普遍比6月初收益率提高100到200个基点。

  但记者调查发现,“跑过CPI”的理财产品其实很少。在深圳,理财产品年化利率多没超过6%。“跑过CPI,哪有这么好的事,超过定期存款就差不多了。”以上内部人士表示。

  提 醒

  资金或配错

  至地方融资平台

  记者获悉,近一个月以来,银行间资金市场7天和3月期拆借利率都在6%-7.5%之间,而银行发放短期产品整体都在4%左右。“理财产品和拆借的整体利差在2%左右。”深圳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在拆借高利率的情况下,即便银行不做贷款,通过同业拆借就能保证收益。该人士还表示,从综合来看,做理财产品吸收贷款通过短期拆借获利,和做一般公司贷款相比,成本更低且基本上无风险可言。

  日前,有银行业人士对记者透露,监管部门不久前曾内部批评部分银行违规发行理财产品,资金有流向地方融资平台的情况。“监管收紧,直接贷款不容易,通过理财产品曲线融资就出现了。”上海一位资深金融市场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流入融资平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理财资金投资城投债,城投债是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二是通过银信合作,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融得资金,通过信托公司以股权投资进入地方融资平台。

  以上人士分析,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跑赢CPI,实现“正利率”可能只是个“神话”。首先,很难找到高收益实体经济面投资机会,实际上理财产品收益真正超过6%的是少数。同时,银行管理费也逐步看涨,获利被进一步挤压。更重要的是,近期国内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开始有“违约”消息传出,投资者不能放松警惕。购买理财产品不要只主要关注收益率,对资金流向反倒没有概念,这样做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