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国财长盖特纳成为风口浪尖人物

2011年08月09日 14:1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奥巴马听到唯一好消息:盖特纳留任财长

  8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发表声明表示,他已经通知总统奥巴马,将不会辞去财长职务而是将继续留任,并将承担起各种挑战的重任。随后,白宫发言人卡尼发表声明称,奥巴马总统对盖特纳的决定表示欢迎,感到欣慰。据透露,奥巴马5日曾主动与盖特纳进行了谈话,希望他能留任财长,以处理目前美国面临的经济困难。美国媒体评论说,这是几天来奥巴马听到的“唯一好消息”。

  当天,盖纳特在接受CNBC电视台访谈说,标准普尔调降美国国债信用等级,是“可怕的错误判断。他们处理得十分草率,表明他们的知识严重缺乏,不懂得美国预算的基本常识”。这是盖纳特首次对标普调降美债信评级发表的公开评论。他说,尽管标普宣布调降,但美国的国债如今依然安全。他预计,中国和全世界其他国家将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盖特纳留任消息的传出恰逢美国主权信用被降级之际。盖特纳留任的声明将或许帮助缓解由于美国主权信用降级而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标普决定引发的动荡和混乱令美国在更换财政部长上陷入一个艰难时刻。作为奥巴马的最高经济助理,盖特纳对于帮助控制市场针对标普决定的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共和党强烈要求盖特纳下台

  美国一些共和党国会议员因为美国债信评等遭受标准普尔调降等级一事,要求盖特纳引咎辞职。共和党籍的美国众议院议长贝纳将信用下调归咎于数十年来毫无顾忌的开支, 并指责民主党领导层拒绝作出“困难的决策”,财政部长盖特纳负有不可推脱的现任。国会参议员、共和党人保罗要求盖特纳下台,以便为经管联邦经济政策不当,以及美国债信评等破天荒遭降级负责。

  共和党女众议员、2012年总统参选人之一巴赫曼也要求盖特纳下台,为美国债信评等降级和债务危机承担责任。她说,对于美国国债的信评首次遭到调降,奥巴马总统应当首先负责。但盖特纳身为财长,也必须承担责任。巴赫曼说:“这位总统已经利用其失败了的经济政策及无力管理政府的能力摧毁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奥巴马总统正在一步步摧毁美国经济的支柱。” 茶党支持的共和党议员德敏特表示,在数个月时间中,盖特纳反对所有削减债务的努力,他对于花费和债务改革的反对是鲁莽的,现在美国民众将为此付出代价。

  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马萨诸塞前州长罗姆尼则表示,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正是奥巴马经济领导能力失败的最新受害者。他说:“奥巴马失败的政策已经导致高失业、巨大的财政赤字以及现在前所未有的国家AAA信用评级被下调。当年奥巴马曾信誓旦旦地说‘一切都会变得更好’,但事实已经一再证明让一切变好的唯一方式就是更换国家领导人。”已宣布竞选总的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则称:“总统已经有两年半时间来实现美国经济的好转,但显然他失败了。美国需要一位知道如何为企业振兴和增加就业机会创造有利经济环境的总统。”

  盖特纳早就萌生辞职之意

  早在今年6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彭博新闻社纷纷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已经对总统奥巴马说,自己考虑在国会就提高美国政府债务上限达成一致后不久辞职。报道说,他在纽约被问到打算在财政部待多久时,他扬起眉毛说,这个问题问得妙极了,非常周到,我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今年49岁的盖特纳是奥巴马最亲密的经济顾问之一,在职时间超过其核心经济团队中的其他任何人。但他在白宫内获得的支持并没能让国会也成为他的盟友。盖特纳经常在国会听证会上受到抨击,因为人们关于美国经济基础脆弱不堪的沮丧情绪不断加剧,但一般来说,他似乎并不理睬这些冷嘲热讽,而把它们当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他常在美国财政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解决诸多国内外经济问题和危机而积极行动。他全力支持金融改革,敦促欧洲领导人更加迅速地行动起来以解决欧债危机。

  据称,盖特纳打算在与国会达成有关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后辞去财长职务,一方面他不胜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他希望返回纽约,照顾今年高中毕业的儿子。盖特纳目前是奥巴马上台之初组建的经济班子中唯一留任的经济高官,也是奥巴马一直以来非常信任的亲密盟友,特别是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期间。包括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和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古尔斯比在内的奥巴马政府高级经济顾问都在近几个月中相继离任。美国媒体评论说,如今,盖特纳已成为风口浪尖的人物,流露出辞职之意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受到了来自政府高层特别是总统奥巴马要求其留任的压力。就在美国经济复苏依然疲软,任何人员变动都需在参议院经历严格确认的情况下,盖特纳只好留任孤军奋战,面对美国风雨飘摇的经济形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