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日前遭受历史上首次“降级”,此事也引发了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关注。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目前我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央行7月中旬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1975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3%。有专家表示,在这些资产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有必要对外汇储备进行更为多元化的管理,积极开拓外汇储备管理新思路。
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降级有可能引发投资者对美债的抛售以及美元贬值。尽管美国不断强调国债安全性,但作为美国国债重要持有者的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压力不可忽视。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表示,未来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要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这主要与我国经济企稳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状况持续改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诸多因素有关。有专家表示,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形成当前巨额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当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尚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加之美国国债信用下降,但全球却找不到同样容量和信用的国债市场,欧洲债务危机仍十分严重,新兴经济体也存在通胀、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客观地说,短期内要改变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以及现有的格局并不容易。
尽管外汇储备的格局短期难改,但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却很重要。一直以来,业界呼吁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国家外汇局近年来也按照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强调科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专家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采取“消化存量,调整增量”原则,促进外汇储备合理增长;同时优化投资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的总体安全和保值增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中国目前亟待评估自己作为美债主要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并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步伐。从短期看,中国可通过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降低风险;从中长期看,关键是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要适应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的要求,还需要积极开拓外汇储备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式。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应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稳妥有序地推进外汇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国际收支调节的体制机制。近来国家管理部门出台了不少新规和措施,旨在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跨境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对改变目前我国海外金融资产中官方储备占主体的格局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多元化一直以来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经营原则之一。当前,要坚持多元化投资策略,稳步拓展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评估外汇储备经营的风险承受力,继续加大对投资领域、产品和工具的研究,坚持长期战略性的投资理念,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多元化投资,实现外汇储备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的目标。
当然,要更好地推进多元化策略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外汇局日前在《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中指出,推进多元化策略还应防止几个误区:一是投资产品的表面多元化。看似不同的投资产品,可能具有非常接近的风险因素,将资金分配到这类投资产品不能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二是投资行业和地区的表面多元化。如果不考虑不同行业的关联性,不考虑地区之间一体化程度,投资于不同行业和地区,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多元化目标;三是以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为参照决定多元化的实施时机。有效的多元化是战略性质的资产摆布,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和实施。追随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实现多元化,往往不够理性和专业。
“要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可以继续考虑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继续增持日圆和欧元币种资产;在美元资产内部,相对减持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增持美国股票和公司债;此外,可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民币走出国门,积极促进人民币向国际储备货币转化,从而减少持有大量美元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风险。”上述工行分析人士表示。
而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一致态势下,新兴市场国家更可能成为国际“热钱”寻求机会的去处。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降级,也有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振荡,从而加快国际游资冲击新兴市场的步伐。这是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因此,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与预警,防止资金“大进大出”,对于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最为重要的是,应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宗良表示。记者 牛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