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年前,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增加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4年来,公司债券市场波折发展,并在今年迎来井喷。“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公司债大有可为。本报今起推出“聚焦公司债四周年”系列报道,探讨公司债的发展途径,展望公司债的美好未来。
2007年8月14日《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市场正式启航。四年来,公司债从出生到发展,从暂停到重启再到目前的井喷,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
拓展新融资渠道
公司债券市场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审核与监管,主要依托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电子系统为交易平台。与企业债和银行间市场相比,公司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更具灵活性。例如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采用核准制,引入信用评级,不强制要求提供担保,募集资金用途不再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挂钩,市场询价确定发行价,一次核准可分次发行等等。
在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之前,上市公司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也就是IPO或者增发,债权融资的渠道仅能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2007年8月颁布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意味着普通公司债的诞生,为上市公司拓宽了新的融资渠道。一个月之后,长江电力就发行了第一单公司债,发行规模为40亿元,其中网上发行比例为10%。
作为证券市场的新品种,公司债不仅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也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07长电债”在开盘后的8秒钟之内,4亿元的网上发行总量即全部发售完毕。
四年“波折路”
作为新生事物,公司债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
在2007年公司债推出当年,共有3家上市公司成功发行了公司债。
2008年是公司债火爆发展的一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8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年中会议”上就表示,优先发展公司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扩大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完善公司债券信用评价和监管办法。他指出,发展公司债券要从提高整个社会融资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要积极解决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市场融资结构。
据证监会统计,2008年,共有30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998亿元,占再融资总额的43%,是上年的2.43倍。其中,票面利率高达9%的新湖中宝公司债发行更一度引发了一轮交易所“打新债”热潮。
不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我国资本市场受到波及。在新股发行进入暂停状态之后,2008年9月,公司债也陷入停滞状态。
公司债暂停发行10个月之后,也就是2009年7月,豫园商城获准发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券,采取分期发行的方式,第一期发行金额为5亿元,成为重启公司债发行第一单。
2009年,证监会修订发布了《公司债券上市规则》,实施公司债券分类管理制度,并稳步推进上市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和分离债,丰富了债券品种。证监会还做好了上市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准备,批准9家商业银行试点资格,推进债券登记结算系统对接,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取得积极进展。
到了2010年,证监会全年核准25家公司债券发行,融资603亿元,并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上市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底,证监会组织召开公司债发展研讨会,研究确定了债券发行监管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