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延伸
X
差异费率诉求
在中国保监会公布全国33家经营交强险的险企经营数据后,本报记者又从接近山东保险业的人士处了解到,2010年山东交强险亏损4亿多,如果按照会计年度来算,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6亿多。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交强险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8月初发布于官方网站上的一篇名为《深入推进交强险制度建设》的文章中,中国保监会提出了四项措施以“应对亏损扩大趋势,促进交强险制度平稳运行”,除上述提到的“第三方审计”外,还要求各保险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压缩自身经营成本,并推进交强险地区差异费率试点,2010年下半年起,推动在个别地区开展汽车交强险地区费率试点研究。
但据记者了解,差别费率短时间内并不会“登陆”山东。“费率改革涉及到保险精算,首先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参与,而且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数据作支撑,工作量会相当大。”该人士表示,交强险费率的改革还得考虑公众的接受度,因为综合山东地区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费率上调的可能性就很大,交强险实行地区差异费率的难度较大。
“糊涂账”
亟待第三方审计
商业车险的成本和费用可能向交强险转移,由此在账面上增加交强险的支出。
除却无法控制的政策因素和路况环境,道德风险也导致了交强险“账面”盈利状况不佳。
《羊城晚报》在一篇质疑文章中提出,一些车主将“运输车辆”登记为“拖拉机”,享受低费率的同时让保险公司承受高风险、高额理赔。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产险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情况确实存在,其中最为混乱的要数一款“变型拖拉机”,虽然该车名为“拖拉机”,但实际上是载货量相当大的货车,最多可以达到十几吨。
“如果我们按照拖拉机承保,就只能收600多元钱,按照非营运货车可以收1200多元钱,而按照2吨以下营运货车可以收1850元左右……”该负责人表示,其公司目前按照10吨以上营运货车来承保,年保费在4400多元,这是因为该车的出险频度相当高,赔付率往往超过100%,如果仅仅按照“拖拉机”来承保亏损无疑。
另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曾指出:“交强险和商业险两个系统一套人马,怎么可能进行成本费用上的明晰区分?”而这正是险企备受诟病的另一问题,即商业车险的成本和费用向交强险转移,由此在账面上增加交强险的支出。在记者采访中,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产险企负责人均证实,成本和费用的分担确实不够透明。
作为监管部门,山东保监局显然已经着手治理,在山东保险业2011年上半年监管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即提出,“加强交强险数据分析和真实性管理”,并完善车险保单网上查询系统。
悄然流失的商业车险保单
尽管各地区情况不太一样,但总体来看,只买交强险的车主约占三成左右。
为什么在交强险亏损的情况下,险企的经营热情依然不减?
“交强险是责任险,是国家强制规定的,我们必须得做,不可能拒保,这是其一。其二,但凡有过保险理赔经验的车主,都会在交强险的基础上增买商业车险,而且一般不会分在两家公司买……”乔实表示,交强险对险企的吸引力还因为其能带来更多的商业险客户。当然,也有险企因“捆绑销售”而受到消费者投诉。
山东保监局有关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山东财产险业务中,有70%左右是由车险贡献的,而近期成立的国泰产险山东分公司总经理陈良才甚至认为已经达到了80%。
与此同时,就山东而言,财产险于2008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09年承保利润率高于全国5.62个百分点,2010年实现承保利润12.28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实现承保利润13.9亿元。在交强险“账面亏损”的背景下,以车险为主的财产险实现的盈利,正是由商业车险来弥补的。
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便是商业车险客户的流失。
让我们再回到陈亮的决定。
“很多私家车主,开车开到四五年的时候,就开始削减商业车险的开支了,甚至直接就不买了。”上述滨州险企负责人介绍,据其了解,目前有20%-30%的车主只买交强险。乔实也表示,总体来看,只买交强险的车主约占三成左右。 记者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