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新品下半年扎堆上市 银保期缴仍难成主打

2011年08月16日 15:5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开始,太平洋人寿、中宏人寿、友邦保险、交银康联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在银保渠道纷纷推出期缴型新产品。在寿险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期缴型业务被视为提升业务内含价值的有效途径,众多期缴型新产品给寿险市场带来一阵清新之风。

  不过,银保期缴业务发展不快一直是银保的软肋。上半年数据显示,沪上银保期缴业务占比最高的保险公司也仅为52.4%, 10多家寿险公司银保期缴占比不足5%。期缴新产品在下半年密集推出,能否改变沪上银保过度依赖趸缴型产品的局面呢?

  趸缴只手遮天

  期缴方式可以减轻投保人短期内的缴费压力,避免其现金流紧张,从长远来看能提高购买力。而寿险公司可以通过期缴方式保证保费收入的平稳,妥善安排资金运用,避免保费收入的大起大落。

  不过,长期以来银保业务多采取趸缴方式,投保人一次性缴清保费,银行一次性获得中间手续费。但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大量银保趸缴会积聚给付风险,容易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由于缺乏持续的现金流入,趸缴业务的内涵价值偏低。

  虽然各家寿险公司对发展趸缴、期缴的个中利弊都知晓得明白,但目前沪上银保市场仍然是以短期趸缴为主,期缴占比极低。这从沪上各家寿险公司的银保保费收入中可见一斑。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银保期缴保费收入13.8亿元,占比仅为9.7%。 23家寿险公司银保趸缴保费占比超过90%。其中,天安人寿、民生人寿、合众人寿、正德人寿、国华人寿等8家寿险公司的趸缴保费占比超过99%。相比去年同期,沪上银保新单期缴占比不足1%的公司有6家。

  有专家指出,目前趸缴产品 “只手遮天”由两方面促成:其一,寿险公司需要达成业务规模,尽快完成总公司的年度考核指标;其二,银行则需要赚取代理手续费,一年期内,趸缴型产品手续费几乎是期缴型产品手续费的3至5倍。

  期缴难逃摆设

  过去2年内,沪上银保业务在放量增长的同时,业务结构是否合理往往被寿险公司所忽视。如趸缴、期缴比例,长期险、短期险比例,续期滚存比例等,这些关乎内含价值的指标并未成为寿险公司考核的重点。从现状来看,银保业务内涵价值偏低的问题仍有待解决。记者获悉,除了已经推出期缴产品的4家寿险公司外,还将有不少寿险公司拟在近期推出期缴产品。

  不过,指望期缴产品扎堆上市就能改变银保市场的业务结构为时尚早。以去年在银保市场风光无限的光大永明人寿为例,其银保业务起步也是依靠 “金如意”等趸缴型分红险。由于没有背负挽救业绩颓势的压力,光大永明人寿得以向银保期缴转舵——去年下半年推出“金宝顺”期缴型分红险和 “丰盛百年”期缴型年金险,并逐渐成为主打产品。

  “从提升保费规模的角度看,期缴产品明显不如趸缴产品,不过公司已经将银保结构转型定位下半年主要方针,即使出现环比负增长也在所不惜。”光大永明人寿上海分公司下定决心。和光大永明人寿类似的是,中宏人寿、友邦保险、交银康联人寿上半年业务发展较为顺利,下半年推出期缴产品也是应时而为。

  同样是去年下半年,天安人寿也在银保市场火了一把, “红禧年年”趸缴型分红险当月即实现保费收入5130万元,并凭借新产品连续2个月超过5000万元保费收入的表现,避免了负增长的尴尬。仔细分析当时天安人寿的业绩现状,通过趸缴产品冲业绩似乎是该公司不失体面的最佳方案。

  预料,在今年下半年,众多未完成保费指标、处于业务发展困顿期的中小寿险公司,仍将以趸缴产品冲市场。在当下还是以业绩为准绳的寿险市场上,指望这些公司发展期缴型业务,似不现实。

  有专家指出,寿险公司上半年冲规模,下半年调结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操作,去年下半年也有类似期缴产品热闹上市的情况,但今年上半年沪上寿险总保费负增长,很多寿险公司尚未完成业务指标,期缴产品更多是奶酪上的樱桃,好看但不好吃。作者 纪云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