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日前下达通知,要求所属各级监管部门彻查银行服务收费违规问题。银监会此番动作,是为了落实7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政策。
国家发改委网站此前曾发布公告称,其会同部分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了暗访和检查,结果发现多家银行存在违规收取密码挂失费的行为。
公告指出,针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六家银行和两家农村信用社存在的违规收取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和处罚通知。同时,公告还指出,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等三家银行总行擅自推迟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时间,也将一并依法处理。
从发改委暗访的情况看,多家商业银行通过分解收费项目,把明文规定不再收取的“密码重置费”改换成“密码挂失费”,向客户收取5元到15元不等的费用。同时,很多商业银行还不约而同打起了“小额账户管理费”的主意,开始向客户征收起“小额账户管理费”。理由是这项收费并不在被取消的34项收费之列。有消费者反映,过去很多银行是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没想到现在账户里少于300元还得交10元钱。由于三部委下发《通知》减免项目里面不含小额账户管理费,很多银行立即瞄准这项费用,跟政策打起“擦边球”。
旧有的违规收费还在移花接木,巧立名目的新型收费已开始浮出水面。在目前信贷额度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贷款利率水涨船高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在贷款利率上涨之外,最近银行还在巧立“账户管理费”、“服务费”、“融资顾问费”和“信贷安排费”等各种收费名目,变相再度提高贷款成本。
此外,很多银行在推广新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收费不合理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向客户履行告知义务的积极性远远低于其推广新业务的热情。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各项增值服务的不断推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出现爆发式增长。消费者需要有一本“明白账”,可银行在收费方面却始终让消费者“雾里看花”。
取消34项银行收费原本是从为客户减负的角度出发的惠民政策,却因为部分商业银行及其所属分支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刻意曲解政策而频频走样。不少消费者就此提出疑问:在收费问题上银行为何频频失信于消费者?银行收费何以走入“越减越肥”的怪圈?凭什么收费要由银行说了算?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护?作者:路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