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专业经营业务领先 上海上航运保险初显集聚效应

2011年08月23日 14:1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借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东风,沪上航运险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继去年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在上海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对航运险采取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后,上海港与宁波港又于日前签署意向书,将合作设立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

  从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上海航运险处于领先地位,船舶险业务保费收入16.25亿元,货运险业务保费收入7.82亿元,两者在全国市场的占比分别为42.76%和14.77%。

  业务集聚效应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财险承保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利润主要来源于非车险业务。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介绍,船舶险、货运险异军突起,成为财险中仅次于车险的险种,致使车险在财险中的占比摊薄至50.15%,而同期全国市场上车险在财险中的占比仍在70%以上。

  “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设立后,最大变化在于,过去分散在财务部、承保部、理赔部等部门的政策制定权和资源分配权,统一由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行使,形成从市场拓展、承保理赔、财务核算、客户服务的圆环式操作流程。”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水险部经理徐峰介绍,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在级别上和产险上海分公司平级,因而更利于发挥公司在航运险领域的集聚效应。

  得益于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今年上半年,太平洋产险全国42.7%的船舶险已集中到上海,人保财险全国54.75%的船舶险也已经集中到上海。

  在2010年陆家嘴论坛上,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曾提出要 “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加大对航运险的税收扶持力度,扩大航运险税收优惠的覆盖面,逐步向港口责任险、从业人员意外险、海上责任险等关联险种延伸。”知情人士透露,航运险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有望在今年内得到落实,这将进一步加快沪上航运险业务的发展。

  专业经营开辟新路

  上海港和宁波港拟合作成立的航运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暂定5亿元,并将引进国内大型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该航运保险机构的重点领域正是港航业,同时,将积极研发和推广航运保险新产品、新模式。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展各种财产类、人寿类保险业务,力争在5至10年内成为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好盈利水平的专业性保险机构。

  上海在引进航运险专业机构方面显然已走在前列。除了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外,去年9月,上海船舶保险公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船舶保险公估的机构,该机构现已与多家大型财险公司达成业务合作协议。

  “专业航运保险公司的成立,其实是一个资源整合过程,不仅包括金融资本、航运企业,还有专业的管理公司都将参与在内。”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表示,“今后,其专业化程度将不断加强,同时也真正体现上海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有专家指出, 虽然近几年上海航运险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 “短板”:如缺少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船舶航运业务信息交流较少;通晓国内船舶保险又对国际船舶保险了解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国内航运保险条款落后,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等。

  “专业的航运保险公司设立固然是好事,但要得到国际上的认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该机构真正运行后,上海和宁波两地在理念及保险技术上的差异,还需进一步沟通和化解。”本刊顾问、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徐文虎认为。纪云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