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向:预计流出银行、股市、楼市的资金大部分都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以及艺术品、奢侈品等投资领域
● 症结:当前银行存款流失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中国经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程度过高
● 解决:一是大力整顿灰色金融体系,堵住高收益;二是采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引导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截至9月前两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银行体系资金流向罕现净流出。由于存款量的负增长,同期四大行贷款增量也仅为870亿元。不少经济学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其中大部分的资金很可能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资金多流入民间借贷
由于货币政策的紧缩,银行在资金紧张的局面下,普遍采用频发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变相揽存,然而还是出现了存款负增长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股市表现不佳,同样出现资金净流出的现象。而在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楼市的投资及投机空间也已大大缩小。那么,大量的资金究竟流向了何方?
对此,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老百姓储蓄意愿的确出现了降低,而且这种意愿的下降是急剧的,也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但是,在目前资金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老百姓的存款量很可能仍是增长的,不过普通民众的储蓄基本是人多量小,因此四大行资金的流出更多是一些有较强获利意愿的大笔资金的流失。”
“预计流出银行、股市、楼市的资金大部分都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以及艺术品、奢侈品等投资领域。”潘正彦进而指出。同时,另一位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灰色金融体系太过活跃,尽管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出了8%、9%的高收益率,但是相较于民间借贷动则高达20%、50%甚至100%、200%的年收益率,银行根本没有竞争力。”
一位在中小型中资银行工作的朋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他所在的支行基本已经不放贷了,因为根本没有资金可供贷款,“进入9月份之后我们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到处忙着拉存款,但是越来越难了,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们手头有闲钱的也都不太愿意存银行,只有到关键的节点时,冲着8%这样的收益率和亲戚朋友间的情面,才愿意帮我做一下业绩。可以想见,到第四季度,情况会更加艰难”。国际金融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