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满足中小企业融资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2011年09月26日 18: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续壮大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对未来几年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出了部署,这也对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年来为中小企业“输血”逾7000亿元

  近年来,随着中小板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创业板市场开启以来,由于天然劣势而受到银行“歧视”的中小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资本市场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初至今年9月22日,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从670家增加到1363家,三年多数量翻番;市值从5.6万亿元增加至7.97万亿元,增加2万多亿元,累计融资7000多亿元。

  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上,还表现在其对企业进行筛选的市场机制上,起到了服务国家战略、改善经济布局的作用。

  统计显示,目前,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1%,创业板占比80%;创业板的推出使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行业比例大大提高,创业板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占比达到47.5%。这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起到引领、支撑作用。

  带动创业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谈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指出,要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政策,稳妥推进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事实上,除去上市融资带来的资金支持外,资本市场间接带动的创业投资也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力量。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财富效应,为创业投资构建了风险代偿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聚集。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中小板576家上市公司中有126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的支持,创投投资总量为42.5亿元,创投资本的平均回报15倍;创业板209家上市公司中有75家企业得到创投机构支持,投资总量超过17.5亿元,首日上市回报为11.5倍。

  高额回报弥补了创业投资的巨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形成创业投资良性循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新上市公司中,有创投注入的企业数量占比逐年递增。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554家,每年新募集资金超过400亿元,2009年底管理的资金总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的民间投资超过1万亿元。

  随着资本市场定价、融资和财富效应等功能的显现,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当地企业改制上市的支持力度,从财政、税收、土地、环保、人才、社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这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创新资本市场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近三年来,资本市场平均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超过2000亿元。但相对于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这些支持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以工业为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成长也面临着种种制约。其中,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今年的经济形势下,资金收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拓宽融资渠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力求通过机制创新,提高监管效率,大力发展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深交所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小板市场的发展将全面实行分类监管制度,对诚信规范的上市公司适度放松管制,予以政策扶持,推动建立小额快速再融资通道,简化申报材料和信息披露要求,实行备案式快速审核,设立专场发审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融资,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

  在更为年轻的创业板市场上,制度创新尤为重要。根据深交所的安排,要在创业板建立起直接、快速的退市制度,同时杜绝借壳上市,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使创业板成为优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平台。

  此外,深交所还将探索建立适合创业板公司特点的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配套制度。根据创业板公司特点实施快速核准程序,以满足创业板企业快捷简便的融资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适应创业板特点的并购重组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以支持创业板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激励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继续创业,推动公司快速上新台阶。

  (记者赵晓辉、陶俊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