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理财多为变相吸储 僵化利率管理体系近崩溃

2011年09月26日 18: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庆节即将到来,又恰逢月末、季末的存贷比考核时点,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又现活跃姿态,投资标的纷繁复杂。

  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到期会自动转为存款。因此,出于存贷比的考核需要,不少银行都打“时间差”,计算考核日期发行理财产品,“吸金”招数花样多。

  常见做法有一周理财产品,一月理财产品,发放短融信托类产品。事实上有些理财产品并不能保值增值,而是以放贷为目的。现阶段,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票据信贷类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然而这些产品很少真正在为投资者理财,而是用来放贷赚取息差。

  还有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资产表内表外转换。据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有银行因无信贷额度而资金充足,采用“银银合作”或“银信合作”的模式来变相放贷。理财产品则是这些机构之间资金输送的通道,资金用途不在表内反映。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有5家上市银行持有“金融同业理财产品”合计1381亿元,其中包括直接投资信托公司发行的“资金信托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资金归属于“应收款项类投资”而非“信贷”。

  再有利用票据“转贴现”及“卖断+回购”为贷款额度腾挪空间。某些股份制银行先将票据卖断给其他机构,补充可贷款额度,再用理财产品进行回购,贷款规模就此消除。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对此评论。

  主持人:今年存款准备金率经过历次调整后已经创下新高,而且银行在季末总是能够卡住监管红线,但是银行缺钱的现象却一直都没有改变。对于主要靠吃利差来赚钱的银行,目前活跃在银行的理财热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刘澄:现在银行非常热衷于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银行特别缺钱,现在在通常的利率下老百姓已经对这种普通的存款不感兴趣了,因为社会上的利息很高,所以现在只能打着理财产品的名义,变相提高利率来吸引社会资金回流,否则资金从银行外出现象变成普遍。仅9月份四大国有银行整个资金储蓄的是负增长的,银行必须用理财产品吸引一部分资金回流。

  主持人:有人说发放理财产品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这个吸储之后绕开尽管放贷获利才是真的,您同意这样的分析吗?

  刘澄:我同意这样的分析,但是我觉得首先我们暴露什么,监管手段和监管观念的落后,本身理财产品用于放贷无可厚非。第二,即便是给高息揽筹的5%和社会上所谓的高利贷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老百姓还是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也暴露出我们现在僵化的利率管理体系已接近崩溃。银行必须改变新的管理思路,而银行也要对它的产品它的利率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更能反映利率的真实水准。

  主持人:利率管理手段一方面要作出调整。另一方面这种变相揽储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刘澄:有一定风险,但总体上风险不大。理财产品是用于理财产品还是信贷,银行都是有钱可挣。现在银行普遍存贷的贷款的利率接近7%甚至10%,但是给储户最高息也就是5%,银行还有高达5%的利差。

  主持人:如果利率手段不能放开,卡在了什么地方?

  刘澄:卡在了中央监管机构担心一旦放开利率管制以后,会引起资金在各大央行之间无序的流动,扰乱金融秩序,实际上加强了对金融监管的难度。反过来说,也是现在快速发展金融业也对现在进行监管落后的监管体系提出挑战,必须适应,不能以计划经济体制把银行管住,而是在快速流动中怎么控制风险。

  主持人:投资者有一种观点,和外资银行打包投资股票债券期权结构化理财产品所具有的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性相比,中资银行的这场帐面游戏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应该注意防范,对于这样的观点您赞同吗?

  刘澄:国外理财高风险高收益,现在相比之下国内的理财产品是低风险、低利率的应该说总体上风险不大,所有风险可能主要存在信托产品上,至于其他买国债的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另外又有变相的放贷,风险也不大,在目前的体系下应该说银行总体坏帐率并不高,应该还是可以能够承受的了,并且百姓之所以不买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买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是看中它低风险,如果低利率再高风险那没人买了。

  主持人:如此一来既然是两方,投资方还有银行,还是都需要这样的产品,但是现在破与监管的压力只能够变成一种所谓的暗箱操作,这种比较纠结的状态应该怎么才能够理顺?

  刘澄:现在的暗箱实际银行不论是各种手段我们证监会经常是说出现了一种理财产品搞信贷了,监管机构银监会就制止了,但银行还会马上变出新的花招来发扬新的理财产品,也就是说实际上讲层出不穷,与其说禁止它,不如开放它,光明正大开放,予以监管。允许对资金流向基本上不要设定,只是这种风险充分揭示就可以,银行本身也意识到我们的理财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让储户也意识到不一定就有高收益。但是要对理财产品进行合理的风险分类,一定要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率,大家买外资银行高风险的赔了不能怨银行,已经买了之后就告诉你有风险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