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温州市目前“出问题”的企业大概有这样三种情况:
一是因为转型升级失败,银行收贷造成资金断裂。如温州的眼镜业“龙头”信泰集团,2008年以后连续投资组建了多家光伏企业,“战线”不断拉长。今年9月,信泰集团遭受民间借贷和银行收贷两面夹击,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
二是以“短贷长投”、“内贷外投”等形式从事房地产、私募股权等领域,造成“入不敷出”。如温州知名的电缆企业乐清三旗集团,2006年以后到处买地,还从事葡萄酒生产,由此陷入债务泥潭。
三是参与赌博造成巨额亏损。如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今年因老板黄鹤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企业最终宣告破产。
令人欣喜的是,面临同样的困难形势,温州市更多的企业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在温州市蒙拉妮鞋业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虽然才入初秋,这里的冬鞋生产已热火朝天。这个只有140名员工的温州制鞋小厂,靠着科技创新成为国内惟一生产联邦注塑透气鞋的企业。“我们已取得20多项专利,所以不管国内外市场大气候怎么变,公司的订单都源源不断。”蒙拉妮公司董事长郑国宏告诉记者,今年产值有望超过2500万元。
据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透露,他的很多朋友都去做房地产,也叫他去“搭伙”,但是他坚持主业不动摇,“企业只有做专做精,才能在一个细分领域内做大做强;只有把企业做扎实,才能经得起市场由始至终的考验。”
探出路——
民间借贷亟须规范
从今年上半年温州市“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情况看,22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9.8亿元、4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贷款担保总额64.13亿元、6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34.87亿元……一边是旺盛需求的客户,一边是“毛毛细雨”似的供给,这给了数以千亿元计的温州民间资本巨大的生长空间。
由于缺乏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监管,温州无牌照“担保公司”的非法集资已侵蚀到“正规金融”健康的肌体。据温州市信用担保协会有关人士透露,该协会2家地处龙湾区、获得牌照的会员中,其中一家公司的老板已经不知去向。温州鹿城禾本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两笔分别为300万元和500万元的贷款也已成为坏账。
面对当前严峻的金融形势,温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和专项工作小组,部署强化措施,多措并举:充分运用行政、金融、法律等手段,迅速开展风险排查活动;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保障、企业帮扶、司法调解、风险预警、倒闭企业善后处置等工作力度;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和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诚信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也发出通知,要求当地各银行业机构对相应企业“不抽资、不压贷”,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和成本。同时,温州市金融办还组建了25个工作组,分别进驻相关银行,协助做好银企对接和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工作。
与此同时,温州市34个行业协会也联合发出倡议,要广大企业携手共渡难关。不少机构还积极抽调资金,建立应急小组、企业重组救市基金、中小企业转贷临时周转金等援助会员企业。
连日来,记者奔波于温州的一些企业和协会,也听到一些疑虑,比如,温州市委、市政府对银行提出的要求有利于企业,但是银行要考虑自身利益,如何有效平衡?又比如,温州市金融办提出,要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中心试点、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甚至拟成立一个名为民间资本运作服务投资公司的平台,让有闲置资金的人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高收益合法放贷,这些措施该如何有序推进和落实?
多年来,温州市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呼声一直很强烈,而这一轮更加猛烈的民间借贷“风波”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加强对民间借贷的引导、监管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巨大的民间资本一个最佳的释放渠道。(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