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标语的内容倒是充满力量:“亿万富翁们,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等到上班时间到来,示威者纷纷打起精神之后,场面才变得有所不同。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博客上记下了自己看到的示威场景:两位女士在作为基地的祖科蒂公园旁边演情景剧;一对父母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前来,并且给宝宝穿上了带着标语的服装,又在他手里塞了一张标语牌;一群乐手一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旁边的一位示威者却捧着一本《民主原理》认真阅读。
“美国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有力量、有权力、也有责任管理国家的命运。”活动组织者在自己的宣言中写道,“大多数人觉察不到这一点,而我们将推动进步的实现。”
在运动开始好些天后,很多好奇的人才通过网络找到了这段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宣言。这段撰写于2011年7月13日的文字被贴在“占领华尔街”的官方网站上,随后又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广为传播。
按照宣言的介绍,“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初的目标,是在2011年9月17日当天,吸引两万人到纽约华尔街。同时,组织者也希望运动能持续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让示威者成为“华尔街的一道风景线”。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段简短的文字真的成了一场运动的起点。从9月17日至今,“占领华尔街”已经持续了近4个星期,并且依然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在过去的一周,已经有数千名示威者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他们熙熙攘攘地聚集在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祖科蒂公园里,手举标语、高喊口号。
有人戴上盖伊·福克斯的面具,因为这个英国天主教阴谋组织的成员曾经企图在国会大厦炸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还有人干脆把自己化装成了咬着美元的僵尸,以此讽刺那些“吞噬金钱”的金融从业者。
甚至,游行的人们还仿照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印出了几可乱真的宣传品《占领华尔街日报》。
这些场景的图片、视频在网络上不断传播,让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民众都感受到了运动的热度。媒体对此的报道连篇累牍,人们在网络上争论,“运动会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可回到纽约,很多人却并没有同样的感受。韩阳就职于美国一家金融公司——这意味着,他是示威者们抗议、抨击的对象之一。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不断强调,自己“不觉得那(占领华尔街)是什么特别有意义的活动” 。
“我和同事们完全没讨论过(示威活动)。”这个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年轻人说,“这真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事实上,在示威活动的前两周,美国媒体对此的报道寥寥无几。这让很多中国人猜测,“大财团和华尔街大鳄的关系太好,屏蔽了新闻报道”。
活动的组织者倒是对此充满理解。“对于媒体而言,很难报道这个运动,因为这是一场没有领导的示威。”在9月的一次采访中,帕特里克·布鲁纳说。
布鲁纳是整个“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媒体公关负责人,同时,也是一个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并且在运动开始后才加入,当了志愿者。在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里,这个23岁的瘦瘦的年轻人,就是示威者们的“官方代表”。
在那次采访中,他刚刚给自己剃了一个显眼的朋克发型,因为他觉得,早先《纽约时报》的报道把他描绘成了无政府主义者、嬉皮士和流氓——尽管,另一些人在报道中没有读出同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