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换核心等死,换了核心找死”。在改革的不同领域,似乎都流传着类似的“名言”,而流传于银行界的这一句话准确道出了更换核心系统的难度和风险。不过,虽已嗅到“风险”的味道,近年来日渐融入国际竞争的国内银行业为占领先机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革新后台IT系统的热度始终不减。
面对这个既诱人又充满风险的市场,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深圳农商行)扮演了一个敢于冒险“在高速路上换轮胎”的角色。通过为项目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以及全行上下的统筹安排,深圳农商行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次“换胎”动作,最终以胜利结局。如果不是四年前的一次勇敢尝试,那么今天也就不会有这个国内中小银行核心系统成功实施的经典案例,更不会有深圳农商行正在构筑中的“以技术升级推动服务与管理升级”的社区零售银行的棋局。
战略转型的“幕后英雄”
处于整体转型期的中国金融业在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所确立的战略目标和将要采取的战略转型措施,而转型的基础和推力则一定要依赖强大的IT系统。早在五年前,深圳农商行最高管理层就看到了这一趋势,并开始着手构建能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新一代系统)。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五年磨一剑的深圳农商行终于完成了令同业亦为之关注的作品,它就是新一代系统。这位幕后的“英雄”如今已为深圳农商行带来了业务效率与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
“灵活、敏捷和创新体现了深圳农商行新一代系统的特质。”对于已上线运行一年多的新一代系统,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行长李光安如此评价。
实际上,新一代系统蕴含的参数化设计思想,从存款产品、贷款产品,再到中间业务产品都具有强大的产品配置能力和良好的扩展性。依托新一代系统,深圳农商行已推出了步步高约定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月稳赢理财产品、季稳赢理财产品、信通实贷、信通友贷、信通循环贷、信通创富贷等多款金融产品。其中的信通系列贷款,是深圳农商行通过“产品工厂”灵活丰富的参数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个性化贷款产品,推出市场短短几个月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6亿元,累计支持小企业超过1100户。
与此同时,深圳农商行产品开发的周期大为缩短,研发模式也实现了从业务技术结合到业务主导的转变。以其近期推出的一款针对企业客户的理财产品为例,在涉及开户、计息等复杂条件下,从研发、测试到推向市场,由一名业务人员在一天内完成,全程没有技术人员参与。据统计,产品创新已为深圳农商行带来不低于1000万的新增收益,节约的产品研发人力成本不少于1500万元。
新一代系统可以确保深圳农商行的科技力量在五年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满足深圳农商行未来十年甚至更为长远的业务发展需要。李光安说,这也是令深圳农商行上下颇感自豪的一点。
以“客户”为视角的创新
业内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银行获得一个新客户所投入的成本是其保留一个现有客户所花成本的5倍。这样看来,系统必须能够支持银行留住老客户,并且保持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藉着新一代系统的上线,深圳农商行具备了这种能力,即可以为每一位客户提供最适合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并且为银行的交叉销售提供服务支持。
事实上,在重新构造核心系统时,深圳农商行便将“以客户为中心”这条主线贯穿前端服务、产品营销和后台管理。而新系统所带来的优势也已在新、老客户中引起了共鸣,因为他们获得了较以往更为直观和贴心的服务体验。比如,专属客户经理、账户经理的配备,使客户感受到更主动的银行服务;优越的交易效率支持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交易服务;通过影像平台快速查询及还原存档资料数据(如身份证等),确保交易过程更加安全;自选账号或卡号、同号换卡,多种套餐的渠道限额方案,丰富的短信套餐选择,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丰富和具有条理的客户历史交易、客户信息,有利于客户获得适合的产品推介;多种综合对账单选择,更能清晰全面地反映客户资金集合……
如今,深圳农商行新一代系统可为超过1300万客户提供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服务渠道包括202个银行网点(含深圳农商行控股的两个村镇银行网点)、8个金融便利站、1742台自助设备和不计其数的电话终端、网上银行。
在缩短与客户空间距离的同时,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被拉近。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对比原有技术平台,新一代系统上线后实现新增客户147万,增幅12%;新增账户177万,增幅21%;日均交易量达到200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