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参院施压人民币汇率备受质疑

2011年10月12日 17: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会参议院11日不顾外界的质疑和反对,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参议院以国内立法形式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炒作施压的做法,绝对不是治疗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良药,更无助于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法案备受质疑

  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压低本国货币币值,以及为本国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一旦主要贸易伙伴汇率被认定低估,美国将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

  根据美国的立法程序,《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还需要在众议院全院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

  美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近日已明确表示,不支持该法案。他认为,对别国的汇率进行重估“远超出美国国会的职责权限”,是“危险的”举动。

  奥巴马近日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担心这项法案可能“不符合国际条约和义务”,无法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

  美国实业界对参院导演的这出闹剧也选择了“用脚投票”。包括美国进出口商会在内的50多家美国行业组织近期联合反对参院施压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法案,认为单方面的立法行动会给美国企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高尔斯顿等专家认为,尽管有不少议员支持这一法案,但如果博纳等共和党高层不改变立场,它将很难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甚至根本得不到在众议院投票的机会。美国主流媒体也大多持相同看法。

  选前转移视线

  “汇率牌”成为美国竞选的主打牌之一。参议院的这项法案主要推动者包括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和共和党参议员奥林匹娅·斯诺。他们都在明年的大选中面临较大的连任压力。

  参院的这一法案与去年中期选举前众议院通过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内容相近,出台的动因也类似。美国有主流媒体和权威专家认为,此次参院的法案是美国政党为选举而耍的又一次政治把戏,意在为美国当前经济不景气寻找替罪羊,转移美国民众的视线。

  专家认为,更迭频繁的选举造成了美国议员行为的短视和功利。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迪11日告诉新华社记者,美国当前就汇率问题对人民币再次施压是“选举政治和国内经济困境的混合产物”。一方面明年就是大选年,另一方面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已延续了数年,国内民众对于经济复苏乏力的不满情绪较多,因而有议员再度打出“汇率牌”来转移视线并力图获得大选加分。

  百害而无一益

  此间专家认为,美国有些政客认为是中国造成了美国近10年来减少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的说法站不住脚。参院通过该法案寻求解决对外贸易赤字和经济难题的做法是缘木求鱼,毫无益处。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对本社记者说,当前提振美国经济的关键,取决于政府与国会能否暂时搁置党派分歧,出台具有可信度的中长期减赤方案和结构性改革方案,重塑投资者信心。

  从贸易角度衡量一国汇率,应考虑其进出口总量的平衡状况。中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贸易平衡。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4%,已处在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更趋平衡,与汇率水平相符。

  罗迪认为,参议院并未关注中国经贸结构的基本面,也没有关注中国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几年前大幅下降的事实。他说,美国目前的经济困境是金融危机以及后续效应造成的,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原因站不住脚。

  罗迪说,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可能将引发两国之间更多的贸易纠纷,势必将影响许多美国企业的在华投资和产品销售。

  专家指出,当前全球不平衡问题原因众多,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中美投资和贸易的结构不同、中美储蓄率和消费率不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产业链中的分工不同,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等都是比汇率问题更重要的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使用汇率问题转移公众视线的做法非但不是治愈美国经济痼疾的良药,反而会使美国错失推进税制等结构性改革的良机。而且这种违反国际通行规则的保护主义行为严重干扰中美经贸关系,干扰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和增长的努力。(记者蒋旭峰 支林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