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存款被忽悠存单变保单 理财产品莫轻信口头承诺

2011年10月19日 14:5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辑同志:我2008年在下河街某银行存了10万元,2009年又存了10万元,当时一工作人员要我买了3年保险,现在我来取钱只有5000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记者调查。 杨先生

  记者调查:接到杨先生的来信后,记者随即前往调查得知,2008年和2009年杨先生去银行存钱,经工作人员介绍分3次购买了共计30万元“分红型”保险。如今,他提前支取出来后发现红利并不像当初承诺的那样高,甚至还不如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高,并非他所说的20万元变成了5000元,同时购买的保险产品也并没有问题。

  顾客存款 工作人员推荐买保险

  据杨先生介绍,他于2008年1月25日来到位于下河街的某银行,打算存10万元定期存款,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邓某推荐他办理一款万能型的意外保险,而为杨先生办理此保险的某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李某称,该险种属于“分红型”,不仅能提供两倍金额的意外伤害保险,而且一次性交清,利息也要比银行高很多,非常实惠。杨先生心动了,于是他为自己购买了10万元保险,还将原本存在另一银行的10万元取出,给妻子也买了一份保险。杨先生称,当时他与李某曾商定存满三年后支取,李还口头承诺,急需用钱时可随时支取。

  然而,2008年10月,杨先生打算将钱取出以购置房产时,保险公司却称投保预定年限未到,退保将扣除一定的违约金,杨先生感到十分奇怪,之前说好可以随时支取,为何又要扣违约金呢?取钱之事只好作罢。2009年7月9日,在邓某的介绍下,杨先生又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办理了10万元的保险,同样也是“分红型”,合同上原本规定存满十年才可以支取,在二人商议过后改成了五年期限。“我和她说我只存三年,她说没关系,叫我存满三年去取就行了,但在合同上还是签了五年期限。”杨先生对记者说。

  今年1月27日,杨先生将前款保险金支取10万元出来后大呼上当,三年的利息只有5742元,算起来比银行的定期存款还要低。前几天,杨先生又将投入后一款的10万元取出,发现利息收入只有1271元,也比银行存款低得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保险业务员 提前支取导致红利损失

  记者询问了当时为杨先生办理后一款业务的保险业务员易平女士。易女士告诉记者,这一保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并不存在欺骗行为,杨先生支取的101271元,是计算了红利并扣除了违约金之后的金额。购买保险产品中途不能取款,如果硬要退保,则需要扣除很大一笔违约金。当记者问到是否承诺杨先生可以随时取款时,易女士予以否认,她说当时已对杨先生强调过,存满五年后支取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息,由于提前支取造成的损失应由杨先生自己承担。

  业内人士 购买理财产品请擦亮双眼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保险公司驻点银行,大多是利用了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但银行和保险公司对于公众信任的过度透支,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保险和理财产品过于专业,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具体操作细节,而业务员在介绍产品时也往往不加以提醒,以致很多消费者因为中途取款的原因不仅没获利,反而损失了本金。自去年11月银监会90号文件出台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不能再在银行驻点,这就意味着这种情况以后不会出现。

  专家提醒消费者,理财需谨慎,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请擦亮双眼,应看清合同而不要轻信口头承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记者 李姝阳 实习生 王兆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