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担保公司"疯狂吸储 温州"融资掮客"面临洗牌

2011年10月20日 08: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高息融资”到“输血”房产项目,再到“无力回款”,这一资金路径断裂引发的危机已经蔓延到温州和周边地区。业内人士说,温州几乎所有担保机构都从事楼市或地产融资,温州民间资金大约有三成参与房地产企业融资、集资炒房等。温州当地担保行业良莠不齐,正面临一轮行业洗牌。

  “担保公司”疯狂吸储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部分温州人迷上了这样的“炒钱”游戏——将家庭财产在银行抵押,拿到贷款后再放贷获利。一些温州人还以企业名义向银行贷款,再以个人名义向民间放贷,这些企业扮演了“融资平台”的角色。

  近年来,温州众多的“担保公司”以中介的身份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低息吸入资金高息发放贷款以获得“利息差”,吸收的存款月利率在1.5分-2.5分之间,放出去的利率则高达5分甚至更高。此方式像磁铁一样,吸附了大量的民间资金。

  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炳钞透露,目前温州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过官方认证”的只有46家。但温州各种打着担保旗号的公司,最多的时候有数千家之多。这些“担保公司”,大多数就是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赚取利差,担保公司资金来源由三部分构成:合伙人自己出资、向社会融资、从银行获得资金。

  这在温州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而“担保公司”之间也有资金来往,资金链极其复杂。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来,仅在温州龙湾区永强经济开发区,平均每年都会“冒”出100多家“担保公司”,还不包括“打擦边球”做民间借贷的典当铺、寄售行、租赁公司、投资公司。

  在温州金融行业工作的郑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温州满大街的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投资公司,其实做的就是放高利贷生意。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无序集资、过度担保、过度投资,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目前,温州银行业已高度警惕。中国证券报记者10月16日咨询温州部分银行,这些银行均表示不再接受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或房产抵押贷款的折扣很低。

  行业洗牌山雨欲来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温州采访发现,多数担保公司已经停止营业,甚至有资质的担保公司因违规介入高利贷,形成账务“窟窿”而“跑路”。但多数公司担心遭到严查而主动停业。

  “有些担保公司的老板已经去境外度假了。”一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一些小企业想饮鸩止渴都没机会了。”

  “高利贷严重影响了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10月14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温州有20%的担保行业机构歇业或停业,温州有270多家相关担保机构处于歇业或者半歇业的状态。

  担保业一位人士透露,现在连正规的担保公司也面临风险。温州市金桥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温州金泓信用担保公司违规从事民间借贷生意,并受到牵连,两家公司实际负责人已经出逃。这两家担保公司刚刚在今年5月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

  温州市担保协会秘书长郭炳钞表示,目前温州担保公司在银行的担保余额共有100多亿元,一些企业主的出逃,已影响到正规的担保公司。

  “这些‘跑路’的老板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抛弃了主业,很多企业都有专门的投资部,专门放高利贷;有的企业借高利贷去搞多元扩张,押宝房地产。”一家股份制银行风险处相关人士称,民间资金链断裂的口子已被撕开,而民间资本流向主要集中在房产领域,一旦开发商也跟着“跑路”,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最后甚至出现“中国式金融风暴”。

  中小企业如果申请银行贷款,必须有厂房等固定资产担保或资质好的企业“连保”。温州一工程装饰公司老板说,“连保”的弊端是,如果其中一家企业资金断链,其他几家可能就会被拖下水。而温州较为多见的“人情保”,成为放大借贷风险的导火索。而“人情保”从“一对一”发展到“一对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方兴担保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认为:“最近业内的风头确实有点紧。不过,这反倒是个行业洗牌的契机。”他的担保公司最近也在观望,面对大量资金需求者,现在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大家都开始担心,因为温州的信用体系遭到了破坏。 本报记者 周文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