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小微企业不断喊渴 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2011年11月01日 10:12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温州等地高利贷案件的频发以及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表明大量的民间资金正像浮萍一样东冲西突。而另一边,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却不断喊渴,不得不把“求贷之手”伸向高利贷。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和投资炒作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民间资金为何不愿进入实体经济?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民间资金在资产投资领域的大肆泛滥,是一种产业资本泡沫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一带的民营企业依靠加工贸易以及低廉的成本优势,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然而,近些年由于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导致产业升级缓慢,温州的实体经济利润率开始下降,造成不但已沉淀的民间资金不愿进入实体经济,而且还有大量的产业资本从实业撤出的后果。

  国内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正在丧失赖以支撑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凸显,全球制造业开始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国内不少企业也开始在东南亚办厂,这对温州等地的纺织、制鞋、打火机等传统制造业造成较大冲击。而且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外需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温州的产业基础变得非常脆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小企业在转型中遭遇了瓶颈,当前正面临一个节点。在过去几十年,温州的民间资金由加工制造业贡献,但是在资源、人工成本上涨的时代,利润受挤压程度最大的就是加工制造业。据了解,温州的支柱产业是眼镜、打火机、制鞋、灯具。这几个行业无一例外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

  而民营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在向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迈进时,必然要引入先进机器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又要在国内开拓市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小企业大多处于污染较大、耗能较高的行业,环保成本的升高也让小企业的生存更加艰辛,一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就会陷入经营困境。一些无法顺利完成“掉头”的小企业疲于应对债务链危机,进而放弃对实业的坚守,把部分资金从主业抽离,投入到风险大但利润相当可观的暴利领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