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67家上市公司斥290亿“炒钱”买理财产品

2011年11月07日 09:43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货币紧缩、实体经济不景气,民间借贷利率高企与企业毛利率持续下降这两种要素同时作用,形成巨大反差,最终促成上市公司扎堆理财。”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所说的正是如今A股史上少见的投资潮。

  据新快报《赚钱周刊》独家统计,截至11月2日,共有67家上市公司一次或多次购买银行或信托类理财产品,少者500万元,最多的一次豪掷40亿元,这些公司的投资额加起来已达到290亿元,较去年增加10倍。

  上述67家公司中,有超过20家是2010年后上市的。由于都是高市盈率、高价发行,这些公司圈到的钱大大超过募资项目所需,因而形成巨额资金沉淀。

  统计前十个月的公告发现,许多公司购买频率较高。其中,漫步者已有9次出手。

  统计数据显示,手握大量现金的新公司是最积极的购买者,当中包括翰宇药业等超过20家2010年上市的公司。今年上半年164宗IPO中,计划募资717亿元,实际募资达到1607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24%。

  前述频繁购买的漫步者就是2010年2月5日上市的,实际募集达11.6亿元,今年累计购买达6亿元。

  今年4月7日上市的翰宇药业,实际募资7.15亿元,不久便公告称将利用累计不超过5400万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

  今年4月上市的闽发铝业,实际募资5.94亿元,而截至9月末已滚动使用8200万元购买期限均为7天内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今年5月九牧王募集9.06亿元,至8月底,即宣称拟循环利用不超过4亿元进行理财产品投资。

  沉淀资金为何选择“炒钱”出路?

  一是有感于今年弱市,避险求保。今年股市一直不景气,但IPO重启以来,新上市公司超募近4800亿元,坐拥巨额现金却找不到更高收益的项目。“炒钱”虽然整体收益并不很高,但总比闲着好。因此,超募资金较多的中小板公司成理财主流。

  二是迫于银行施压,非自愿购买。业内人士称,不少银行将理财产品卖给上市公司是变相揽储。由于今年银行存款指标压力很大,理财产品逐渐演变成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有金融行业研究员表述,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同质化,上市公司购买的目的除了变相帮关联银行完成发行任务外,大部分是为了获得融资。企业想要贷款,先要购买一定数额的理财产品,然后才能得到贷款。

  三是暗渡陈仓,置换募投资金。虽然融资再融资使上市公司拥有大量资金,但按规定,这些资金并不能用于理财。据银行界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常见的操作方式是,用募资置换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或以补充流动资金为名,将募资变为自有资金,之后投向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以漫步者为例,其超募7.43亿元。上市当年,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两个议案,置出资金2.19亿元,偿还银行借款与委托贷款4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5000万元,数项合计约3亿元。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