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既是民营经济模式的成功开拓者,又是捕捉一切暴利的炒家。近期频频曝光的温州企业破产和老板“出逃”现象,因其牵涉众多而备受关注。有必要简要阐释和细究借贷风波的深层原因。
1、部分产业资本追逐风险利润
改革开放初期,在先于其他地区获得制度松绑溢价的过程中,精明的温州人凭借对金钱的敏锐嗅觉与过人胆识,艰苦创业、勤劳肯干,缔造出令人惊诧的财富传奇。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产业竞争趋于剧烈,产业资本利润逐步下降。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温州产业资本回报率徘徊在1%-3%。此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虚高房价,加上国家解除民营企业投资煤炭业的限制,部分温州商人顷刻涌入这两个行业,暴利的示范效应诱使大量投机者跟风而入。资金市场开始转向高利贷,民间融资利率记录一路推高。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煤炭业遭遇“沸点到冰点”的逆转,山西地方政府对煤业的行业整顿,使得后续跟进的民间资本割肉而逃;另一方面,让普通百姓诟病不已的虚高房价逼迫政府出手,银根收缩和限购令等打压政策出台,致使房产流动性下降、房价滞涨。部分借高利贷者无法支付利息与本金,只能落得“跑路”的结局。
2、始于宽松条件下的漫长扩张转型期,遇到宏观紧缩
自2003年开始,温州企业就在考虑如何转型。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下,部分具有相当规模且业绩优良的民营企业走上转型之路。而此时商业银行倾向于锦上添花,都乐意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四周皆山好水好的资金氛围。不少温州企业都希望能借助银根宽松时,做大做强,或转型做其他产业,可是盲目扩张投资,导致主业资金更加贫乏;当寒流袭来,宏观环境趋紧的日子逼近时,这些企业只得从民间借高利贷应急,只要一家破产倒下,由于同业间紧密的互相担保,瞬间引发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