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外资银行在中国:德意志银行的拿牌照秘诀

2011年11月15日 09:4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访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运营官卢睿

  在欧债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欧洲各国无疑陷入了令人担忧的迷惘之中,而这种迷惘正在变为现实的深刻影响重创着整个金融系统。

  随着美国全球曼氏金融于近日申请破产,雷曼倒闭的阴影顷刻间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慢慢逼近的紧张气息。

  在这样的环境下,众多境外金融机构早已把中国市场视为其业务发展的核心目标。

  “对于德意志银行(下称‘德银’)来说,中国的改革步伐与发展前景都为外国金融机构呈现出了巨大商机。”德银中国首席运营官卢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是德银全球战略的首要市场。“我们认为,若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便需引入德银全球产品的优势。”

  低调的“投资者”

  当人们在中国各大一线城市寻找德银的身影时,或许会发现,这家老牌的欧洲银行巨头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竟然屈指可数。和同行相比,德银并未深入中国在各地广建网点。

  有投资者笑言,德银在中国的业务第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家专业的投行,而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还有评论认为,德银在中国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机构投资者”。

  不过,在卢睿看来,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德银是一家有特质的全能银行,我们在全亚洲的业务分布是平衡的和有针对性的。”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外资银行,德银看起来显得十分低调,直到不久前,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张红力经过中组部的考核履新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这家老牌的金融机构才似乎重回到公众的视野当中。

  虽然低调,但其在大多数同行眼中却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竞争对手。在人们印象中,稍显陌生的德银其实与中国有着前生缘,可追溯到晚清时的洋务运动。早在1872年,德银即在上海设立分行,在此后的1898年还帮助“红顶商人”盛宣怀发行过银票。

  直到1981年,德银在北京建立办事处。严格地说,在进入中国的众多跨国金融机构中,德银是一个后来者。事实上,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活跃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境外金融机构一直都属于美资的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其中的佼佼者。

  德银在中国业务的转机出现在2001年3月份。原高盛中国首席代表张红力加盟德银,担任德银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大中华区主管(现已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此后,德银中国的投行业务在财务顾问、股票和债券承销、不良资产处理及QFII等领域获得全面突破。

  在当时,一些同行还在苦于和中资银行“争抢”地盘,德银的身影已经频繁出现在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承销团队中,其中,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神华能源、中芯国际等企业的上市工作逐渐让德银的投行属性面对公众。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5年,德银与华夏银行和嘉实基金的合作更是抢在了同行的前列。

  虽然在之后的两年,德银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国的整体表现并不突出,但其企业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零售银行却通过自身增长和战略投资始终保持着高速成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