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又到银行揽储季 “超短期”产品销声匿迹

2011年11月15日 16:22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上半年乃至到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一度俏销,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一路火爆,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又卖得如何呢?笔者日前探访省会部分银行网点发现,相较于之前的火爆,眼下银行理财产品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

  “不瞒您说,6月份、9月份正值季度末,不少银行都突击发售了很多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非常高,后来又打出‘国庆理财’招牌吸引客户,前一段短期理财产品自然显得火爆。但最近的10、11两月,受监管层重拳出击整治理财市场的影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确实有所减少,特别是以前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期限在7-10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是几乎销声匿迹了。”11月10日,笔者来到省会某银行询问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这样回答。

  业内人士分析,日前有消息称,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规定其30天内清理理财产品资金池,以实现单一理财产品单独核算,且实现更多的信息披露,不按期完成的将被罚以暂停发行和销售新的理财产品。监管部门接连出招,遏制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储的行为,在此背景下,第四季度国内理财产品市场正在逐渐“冷静”下来。

  回顾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不仅表现在其推出频率、发行额度、品种数量上,而且其收益率也较去年出现翻番式增长,理财市场一片火热。“随着通货膨胀、CPI高涨等各种经济因素被公众所熟知,资产大搬家现象越来越明显。银行的存款流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留住资金,理财产品的升级便成了各银行的主要手段。但是,大多数事物只要热了肯定会变质,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业内人士指出。

  有统计显示,国庆节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1850款,而1个月内理财产品发行数只有405款,占比仅为22%,相比过去已有大幅下降。进入11月以来,1个月内人民币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跌破4%,一直在3.8%上下浮动。且所有理财产品中,无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超过6%。

  笔者走访省会部分银行网点了解到,相较9月末的火爆场面,如今的银行理财产品热已见“退潮”,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是难觅踪迹,占市场主要地位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品种数量也比不上之前的“花样繁多”,且收益率也悄然下调了不少。

  笔者发现,在售的理财产品中,除了民生银行仍有几款分别针对“机构”和“零售”渠道发行的8天及18天期理财产品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踪迹,且该超短期理财产品与同起点的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比,低1-1.5个百分点。以“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D7高款121期(网银专属)为例,购买20万额度,8天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3.75%的这款产品,到期后按照最高的预期收益率计算,可得164元收益。“投入那么多,这点儿收益可不太满意,比起国庆节前那会儿的收益率可是差得挺远。不过还好是网银专属,不用跑营业厅,省了不少麻烦,不然这点儿收益不够来回折腾的。”10日下午,省会热衷购买理财产品的工薪族白女士对笔者不无抱怨地表示。“目前我们在售的理财产品只有一款期限133天的,起点5万,年化收益率5.8%,按照您刚才提到的20万额度购买的话,到期大约能够收益4000多元,这个收益还是很高的。如果您执意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建议您再等等看,或许年末时会有适合您要求的产品推出,目前我们没有接到相关产品的通知。”11月11日上午,河北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对以客户身份咨询理财产品的笔者这样解释。

  针对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况,工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长安财富管理中心理财经理刘文华建议:“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随市场变动的,因为涉及银行资金链松紧程度,近期的收益率较9月末时的确有所下降,但长期理财产品的下降幅度非常小,几乎不影响客户的收益,反而收益率更加稳定。建议有条件的客户可以申请升级为所认可银行的高端客户,那样便可享受更高更灵活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有银行理财师建议,除了银行理财产品渠道外,客户还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形成自身的投资组合,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规避风险。(实习生李沐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