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可能要等到25日以后。”
“我们有28天期的理财产品,起购金额是5万元。但是需要在柜台购买,明天是认购的最后一天。”
“您可以买到7天期的理财产品,不过起购金额最少是5万1。”
《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暗访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如是向记者表示。
其中,光大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7天期的产品分为两档,一档是5万1千元起购的,可以把5万做成年化利率2.5%;20万元起的可以把10万元做成年化利率2.8%。而民生银行推出的28天期产品的年化收益更高,起购金额最低为5万元。5万元的年化收益为4.9%,20万元的为5%,100万元的为5.1%。工商银行虽暂时没推出1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却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可以购买年化收益为5%的96天期产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叫停1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遏制银行借理财产品行“高息揽存”之事。今年以来,负利率依旧而通胀居高不下,存款加速外流;央行连续提准发行票据收拢资金,银行流动性日益紧张。许多银行为了逼近甚至超过红线的存贷比而纷纷“高息揽存”,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成了银行的热捧对象。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售量就超出了去年全年。这就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银监会担心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会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度震荡从而诱发流动性风险。
其实,银监会在今年下半年就已频频出手遏制超短期理财产品“泛滥”。6月末,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个销售流程进行规范和控制。7月初,银监会以会议纪要形式叫停六类理财产品;7月下旬,银监会建议慎发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9月30日,银监会下发91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并重点加强对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要求银行在30日之内及时完成整改。
有分析认为,理财产品的火爆除了银行揽存的目的外,长期的负利率、居民可投资渠道的狭窄及理财意识的增强也是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在目前高通胀的情况下,如何让自有资产不贬值,一些收益较高且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就成了居民资金流动的“好去处”。(据国际金融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