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宝信托公司推出“乐享人生”丰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信托型储蓄计划。这一创新型产品,运用信托模式为企业提供激励和福利资金的递延支付和投资管理,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华宝信托作为“乐享人生”产品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在开拓信托型员工福利业务领域开创了先河。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今年3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累计新增项目8140个,新增金额11823.20亿元。其中,按业务类型分,集合项目3445个,单一项目4489个,财产项目206个。为什么信托公司的创新能力如此之强?这些新增项目都投资到哪些新领域?收益如何?
政策引导信托新业务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告诉记者,信托公司的创新业务始于《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由此拉开了信托公司二次转型的序幕。按照规定,信托公司在开展信托业务时,必须权衡不同风险系数给不同种类信托业务带来的净资本收益率,其业务模式必然与监管部门的指向趋同,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管理型业务转变。
中国银监会也在继续推动信托产品交易平台建设,鼓励信托公司研究设立中长期“私募基金型信托计划”,争取在银行间市场挂牌交易。在QDII、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指期货等新工具、新业务方面继续创新,做好跨市场配置及TOT(信托中的信托)产品总结工作,推进PE(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在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社会保障房信托业务,加快公益信托立法进程。
在此形势下,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一直在高速发展,从2007年的9400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1.2万亿元、2009年的2万亿元,到去年底已达3万亿元。而净资本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以来,信托业各项财务指标的确呈现了超常规模发展,今年全行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目前信托公司(不含正在重组和刚开业的公司)平均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500亿元,信托业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时期。
近期,信托资金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下滑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其占比已从7月份的48%下降到9月份的38%。邢成分析,这一方面说明信托公司对房地产项目的依存度依然偏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监管部门持续通过窗口指导,不断提示房地产信托潜在市场风险,政策导向十分明确。“此外,按照净资本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要在今年底前达到管理办法要求的净资本比例,而风险系数较高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也确实需要适当控制和缩减。”邢成说。
信托业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稀缺资源、民生行业以及弘扬重要传统文化的指引为创新导向,正在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
基金化趋势将成主流
在2010年12月上海召开的中国信托业峰会上,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柯卡生首次明确指出,鼓励信托公司研究创新中长期的私募基金计划。邢成介绍,根据现有法律,信托公司可以依法设立集合资金计划,但期限短,规模小,因此融资类产品一直是主导产品。
现在,监管部门鼓励信托公司研究创制私募基金型计划,按照相关规定,此类产品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每个产品的设立由信托公司自主研发,但事先要向银监会报告并经过审查,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的原则把握;二是最低的规模为5亿元,期限在2年以上,为市场提供中长期的投资基金;三是实施主动管理,受托管理费可以在2%左右甚至更高。“如果每家公司可以管理3个至5个这样的基金,将更有利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邢成分析,信托公司不仅要做好事前的评估,同时还要争取得到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争取在银行间市场交易。
由此,邢成对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判断是,在“一法三规”政策框架下,信托公司正在加快步伐,发展成为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从产品开发角度而言,信托公司要实现转型,首先需要用基金化原理来构建产品模式,设计和塑造标准化信托产品。预计一些创新能力较强,评级分类级别较高的信托公司,将会在基金化信托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大放异彩,实现实质性突破。全行业基金化信托产品的比重会有大幅度上升,乐观估计全年会接近全部信托产品规模的30%至40%。目前多家公司先后推出矿产能源信托投资基金、地方煤炭矿产信托重组基金以及艺术品信托投资基金等,为基金化信托产品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邢成认为,相关监管条款和规定也会随之加以完善和调整。如产业基金型的信托计划在其发行规模、运行期限都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其委托人规模、自然人数量、投资起点门槛、发行方式和范围等诸多方面都有可能实现突破,从而使产品要素、参与主体、运行模式、业务流程、发行渠道都更加接近严格意义上的产业基金,最终使得信托产品在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长期化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本报记者 张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