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今年2月份经过朝阳法院一审和北京市二中院终审后,法院以“高女士属无效主张,缺乏相关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做出处理。此外,判决书还认为,虽然中信安贞支行在签订《协议书》及履行《协议书》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不完全一致之处,但高女士不能举证证明中信安贞支行的上述行为与其损失之间具有直接和必然的因果关系。高女士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人,在其阅读并接受《协议书》的相关条款且表示自愿承担相应风险后,对涉案损失应自行承担责任。
从本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投资者被判承担全部损失,但银行在其销售中还是有其不当的一面。而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在产品设计、销售手段和投资管理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甚至出现误导和错误销售的行为,使客户权益和银行声誉都受到了严重损失。
银行销售误导现象频发
据银率网今年11月的一份银行测评报告显示,24.79%的用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过被误导的经历。从误导现象发生的原因来看,银行业务人员出于业绩考核及自身利益的考虑,夸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误导现象的痼疾,占比16.67%,排在首位;其次是由于银行业务人员不专业导致的误导,占比15.56%。同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晦涩、信息不全等问题也是造成投资者被误导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一点在外资在华银行的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今年5月份,我国知名人士、杂志出版人洪晃就发出一条微博怒批德意志银行。洪晃在微博中称,“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阶级了”。在此微博成为众多网友关注对象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下银行系QDII的尴尬。尤其是近两年国外经济形势波动巨大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银行系QDII出现了大面积净值下滑的现象,让本想借QDII抄底海外市场的投资者亏了本。另据扬子晚报报道,目前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只接受资产在30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而其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10只QDII基金产品和投连险产品,全部都是不保本的高风险理财产品。
德意志银行的一位理财顾问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在我们做的理财产品都是海外大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德意志银行负责境内代理销售,都是高风险、不保本的。”在德意志银行的中文网站上,列出了11只在售“德银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信息,但是投资者想具体了解这些理财产品前几个月的收益情况,还是得登录各个基金公司的网站查询。
而另一家在华外资银行——渣打银行,最近也是因为市场传言其一款QDII理财产品巨亏90%而成为注目的焦点。
据经济参考报援引普益财富截至2011年11月18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正在运行的243款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95款(占比39.09%)。也就是说,接近60%的产品累计为负收益率或零收益率。
从以上几个事件中可以看出,目前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种问题,而此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不可谓不及时。相信随着新办法的实施,我国银行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的不规范行为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同时各银行的风险评级也有望更加严谨,从而给老百姓提供真正的又好又安全的理财产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