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4.2%创下年内新低,而当日在中国外汇即期交易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连续第8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同样是下降,近日来社会各方对人民币贬值的广泛关注与通胀压力缓解后“悄无声息”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人们为何对两者的感受与反应差别这样大?
通胀压力暂缓解 生活成本未剧降
“原先说了多少年人民币升值,这个预期非常强烈以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稍有贬值,就会很敏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但CPI处于高位这么久,未来是否会连续下降现在谁也说不好,大家也就自然看得淡了。”
实际上,近几个月以来,不仅月度CPI同比涨幅放缓,环比也有减速,但去年同期过高的基数却让人“没缓过劲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8.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70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8.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6%(猪肉价格上涨26.5%),水产品价格上涨10.8%,鲜果价格上涨10.8%,油脂价格上涨8.9%;而在影响到百姓安居乐业的住、行价格方面,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3.4%,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7%,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9.2%,涨价依然“样样惊心”。
不仅如此,在今年7月CPI涨幅触及6.5%的年内高点拐头向下之后,资本市场也未有积极反应,这多少偏离了当初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通胀下降,股市上涨”的判断。
赵锡军表示,目前国际经济与金融市场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虽然此前的调控对于价格水平回落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可能仍将上下震荡,明年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各方面成本上升压力或将时隐时现。
对此,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可能感受颇深,虽然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调成品油价格,但仍有不少百姓对于超过每升7元的汽油价格“耿耿于怀”。不过,就在这两个月期间,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在明年1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上涨近两成,这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窗口再次打开,涨价预期不断加强,成本压力可能出现反复。
升值神话打破 心理影响大于实际
相比于CPI涨幅减缓带来的“温吞”感受,从11月底开始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连续走低却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截至12月9日,在中国外汇即期交易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8个交易日按与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计算,触及交易区间下限,也就是触及“跌停”。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除了在金融危机期间重新盯住美元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多个交易日保持贬值的现象并不多见。
一时间,“资本流出”“汇率套利”“看空中国”等观点相继出现。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认为,对于人民币贬值作出的“剧烈”反应更多是由于之前长期的升值预期作祟,此次阶段性汇率波动暗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趋市场化。
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每日的中间价不一样,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跌停”的幅度并不应该被简单累加。“实际上,从11月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保持了基本稳定。”一位中资银行交易员表示,“因此虽然目前各方对人民币贬值渲染得较多,但人民币实际汇率跌幅有限。”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虽然以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11月初最多下跌超过200个基点,但在连续触及“跌停”的最近8天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11月30日的6.3482反而涨至6.3352。
分析人士表示,年末本身就是各类客户向银行购买外汇的主要时间段,因此银行作为即期市场的做市商,可能存有买入美元的倾向。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为232960亿元,较9月底净减少893亿元;而在同月,所有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也减少248.92亿元。而上述两者之差,可能即为银行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增加持有的外汇头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指出,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跌停与每日中间价定得偏低有关,原因可能是银行想以较低的价格从央行买美元,因为中间价是做市商报价加权的,也不排除央行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