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标准自己定
商业银行两重身份圈钱
针对银行业高薪的合理性,中新网金融频道采访了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他表示,银行业的高收入历来如此,但是与实体经济和国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如此高薪酬肯定是不合理的,高薪大行其道的原因除了垄断利润之外,商业银行的“双重身份”,也是如此高利润和高薪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百姓的服务窗口,其政策性的保障和垄断性机制都是由国家来制定的,只有高管薪酬由银行自己来定。银行在享受国家制定的垄断政策时,其身份是国家负责资金储蓄的窗口,其收入都是为了“利国利民”,所以国家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而在定制薪酬标准的时候,商业银行就摇身一变,打出股份制的王牌,表示利润属于全体股东,完全忘记了自己“国家”的标签。
吕随启说,不管银行打着怎样的旗号,其资金的全部来源都是广大的存款者。作为金融机构的监管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会以银行的角度来考虑,制定垄断性政策,提高垄断利差,但垄断利差的存在,贷款规模化就可以赚到足够多的利润,让银行“腰包鼓鼓”;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势必会拉低银行业的创新热情,也会使银行员工招揽存款的难度不断加大。
银行内部收入有“云泥之别”
金字塔状结构限制发展
在看到高管拿高薪的同时,同一家银行之内,收入也有“云泥之别”。《半岛都市报》g 的一篇报道指出,客户经理作为银行揽储的“排头兵”,也是层层压力传导的最后一环。进入年关,银行存贷大战又一次拉开,对于存款潜力雄厚的大客户,客户经理自然不敢怠慢,不管是给客户返利送金条,还是加强“贴身服务”,为客户接送小孩或者修理汽车都变成了家常便饭。
而每到年中和年底,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变成了“最不爱回家的人”和最不招家人朋友“待见”的人,其他员工一般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而他们则要按客户的时间去工作。有些客户经理戏言,连谈恋爱的时间都压缩得所剩无几,每天都在想尽办法完成任务。如果最后完不成任务,年终奖会大幅缩水,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当拉不到存款的时候,客户经理的家里人和朋友就成了最后的希望,把能动用的关系都用上,存款不够自掏腰包,也正是验证了“一人干银行,全家跟着忙”的说法。
一年忙里忙外,客户经理的收入却可以说是银行体系中收入“最合理”的人群。每一年,他们的平均收入要比一般的同事多赚10万。乍看之下收入丰厚,但如果算上自掏腰包拉存款的成本、和“主动贡献”的私人时间, 收入就显得比较“合理”了。
银行内部收入体系犹如一座金字塔,底端的分支行员工顶着巨大的存贷压力,而由客户经理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将会层层上传,自然而然的成为最上层 “股东利润”,转移到了银行股东和高管的手里。
有专家指出,银行只在年末依靠低级的揽储手段是不可行的,只考虑收益不考虑成本,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吕随启也表示,利差不除,银行业难以实现充分竞争,产品创新性难以提高,而金字塔形的“福利转移”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缓解。 (中新网金融频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