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谭建霞还是一个刚刚进入银行的实习生,10年后,她已是中信银行重庆分行营业部的理财师、AFP持证人。10年时间,她见证了重庆银行业入市后的变迁。
“说起来,我们家也算银行世家,我爷爷、爸爸都是做银行出身。在我爷爷那会儿,算盘、账簿和笔就是银行工作的宝贝。到了我爸爸,都是用手工卡片账工作。”谭建霞说。
百姓理财
十年前热衷存款和国债
谈到十年前,谭建霞记忆犹新。“十年前,根本没有理财的概念。大部分人都是做定期存款,或者买点国债,最多也就是炒炒股。那时候,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度很低。”
随着外资银行涌入中国,谭发现自己的工作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入世的最初5年,国内的银行业开始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实施对外开放。”谭建霞告诉记者,在这一阶段,中资银行主要集中于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则主要经营外币存贷款、外币信用卡和为外籍客户群体办理大额人民币业务。这样的划分格局,让谭建霞觉得压力并不算太大。“有个500万的客户,大家就都觉得很开心了。”
2006年起,入世的过渡期结束,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客户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开始进军低端客户群体市场;中资银行则挺进高端客户群体的信用卡尤其是商务卡市场;外资银行向中西部和农村进军,开辟新的市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