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评级机构那里,中资行显然得到了最尊崇的待遇。
早在半个月前,标普根据评级新标准下调了欧洲和美国15家大型银行的信用评级,同时,上调中行和建行的评级,理由是采用了新的评级标准,加强了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方法论。近日,标普又一次调升招行和交行的信用评级,穆迪也上调浦发银行的信用评级,显示出对中资行的另眼相看。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以及金融监管制度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国内银行业在吸取教训的同时,采取了主动提高监管的行动,在系统风险防范方面未雨绸缪,提前打响健康保卫战。此前推出的新监管标准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高于国际水平的要求,其中:对系统性银行和非系统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界定为不低于11.5%和10.5%;要求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将商业银行杠杆率定为4%等等。
同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强劲的财政状况,也为银行业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加入世贸10年间,外汇储备增长了20倍,直逼3.2万亿;财政收入增长5倍,单今年前11月实现财政收入97309亿元。这足以消化银行业可能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损失。
当然,中资行国际评级的调升并不意味着稳健到没有风险的程度。近年来的信贷扩张以及房地产调控效应的累积,都对银行业的增长形成压力。
尤其是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中资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显得比以往更加突出。
事实上,银行业的稳健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欧债危机的蔓延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提高银行业的安全是确保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何况,在外围环境不确定性短期内无法消除,外贸出口不利形势难以改善,国内消费需求在通胀压力下亟待释放,内外因素影响下经济结构面临艰难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具有坚实基础的银行业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枢,是保障经济能够焕发活力的“血液”。而中国银行业健康的机体与中国经济点刹软着陆的良好配合使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前景不得不看高一线。
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国际投行出于对中国银行业现状的高度认可,继而对中国经济前景做出肯定的判断,才适时对此前中资银行的偏低评级做出调升。连标普内部的信用分析师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优异的经济增长前景,强劲的外部资产头寸,以及温和的政府负债情况,是支持信用评级的关键因素”。
无独有偶的是,高盛在最新的《亚洲2012-2013年展望》中同样表达了看多中国经济的观点,高盛认为中国可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小幅放松总体宏观政策立场,2013年中国的净出口有望改善,但民间住宅投资可能会依然疲软,从而使得总体GDP增速在8.7%左右,与2012年基本持平,通胀将继续逐步降至2%以下。据《证券日报》 姜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